《质疑专家—敬佩专家》
去年在授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李秀伟校长听完大单元设计和课时授课,提取了一条大概念——天地有大美,四时各不同。当时大家一听到,纷纷欣喜不已,拍手称道。专家就是专家,一张口就是一句经典,我们苦苦追寻的,专家随手轻轻一拎,就是一串美玉珍珠,成为了金科玉律。后来我们就拿来用,一直用。
但是,“四时各不同”,这条大概念、仅仅适合《美丽的小兴安岭》,因为只有这篇课文是四季,其他课文各有其他的写作规律,作文是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所以,这个大概念,对这一课来说再合适不过,但是凌驾于整个单元上,实是不合适。
另外,“天地有大美”这几句话够大单元的,思维打开,不但中国美,整个世界、天地都是美的。但是实际是,这个单元,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主题,并不是单单美景的,他有很强烈的目的,那就是热爱祖国。所以,这个时候不能走出中国,再大的单元也不能违背编者意图,这是是热爱祖国主线上的一组课文,所以应该改为“华夏有大美”,或是“中华有大美”、“神舟有大美”…….
再另外,原来的大概念,只是情感价值观上的概念,没有知识与技能的概念。我搜索了几篇如何提取大概念的文章,其中李竹平是这样说的“大单元的提炼路径,老师首先从单元的知识和技能中发现关键概念……”。所以,一个没有知识和技能概念的单元概念,也是不够的。
但是以前只感觉怪怪的,但是却提炼不出更好的大概念。
今天把设计(还是原来的设计)再次发给李秀伟校长,李秀伟校长发现问题了。
对我的设计提出几条批评意见,其中有两条是:
1、评价标准没有按照大概念来评,这就不是教学评一致的。
2、如果习作是“围绕一个意思写”,那这个大概念(天地有大美,四时有不同)就是不对的。
专家还是专家,一眼就发现了问题。这些矛盾,我们发现不了,不顺的地方总是稀里糊涂过去,但是专家的眼光犀利,一下子就把问题找出来了。
当把大概念修改为“华夏有大美,九州各不同,表达绕中心”,这样问题就都解决了。
这条大概念,就是单元的知识重点的联系,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少儿重要的观念,现在他可以指导学生的评价了,甚至是本单元所有活动、所有评价量表中的重点。
这就是核心吧,一句话,一个概念,一件事。李秀伟校长说的“老师教就教会,学生学就学会,就这是这样做一件少而重要的事情。
当然,目前这条大概念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大观念因人而异,人的观念是动态的。
当时提出原先那条大观念时,专家也并不深入了解课文和单元,仅是随口一提,做个参考,却是我们不动脑筋,当作金科玉律。
清醒的还是专家,愚昧的,还是我们。
所以,任何知识和真理,都要经过思考再为我所用,不然就是东施效颦,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