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老师发通知:本周末没有具体学习任务,周五晚修后学生可离校,家长在平台请假,班主任批准即可。
上周军训回来,儿子坚持要住宿,并且列举了若干条住宿的好处,搞得原打定主意早送晚接来个三年奔波的我也颇有松动。
第二周,儿子开始了住宿生活。我以为他安然于住宿,不一定想回家。
当我打开校信(为免学生带手机,学校教室安装的即时对话工具),准备问儿子是周五晚上还是周六接时,对话框里弹出了三句留言:
“我周五晚上回来,帮我请假,向班主任请假就行。
如果你不方便来接,我自己回家,帮我留门。
反正我周五回家,就这样。”
在我眼里,最后一句话像极了:钦此。
看来,儿子周五回家的决心已定,不可动摇。
于是,乖乖在请假平台帮他申请周五离校,班主任也批了。
周五一大早,洗漱完拿好早餐背包,正准备上班,手机一大堆信息跳出来:因暴雨恶劣天气,今天停工、停学、停课……
诧异地看着门前,雨是淅淅沥沥,而且好似下了一晚,但并未雨横风狂,为啥停课?
很快,铺天盖地的视频,和桥北多地被水浸的消息从网上袭来。大北路水深及腰,民警乘坐皮艇疏散市民,儿童公园已基本淹至半腰,宾馆标志性的锦鲤(每条已养至十来斤那么大)乘雨水出逃……
朋友圈里,同事的车在水上可怜地凫着,不知伤情如何;有住一楼的朋友,除了桌椅家具,其他都在水里漂着;有的高层小区,停水停电……
叮,手机上又来一则提醒信息:因路灯地下铺设的电缆材质只防水淋,不妨水浸,故近距离靠近存在安全隐患,请市民出行尽量从台阶上行走,避开路边的灯柱与下水井盖。
突然想起在学校的儿子,那么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回来,不接他就自己步行回家。自己回家,沿途有若干个可能的路灯和水井盖,这不都是安全隐患,那咋行?
顾不得可能会打扰老师午休,中午12点给老师发了信息,请她帮忙转告我儿,今天天气情况不明,如晚上天气转好,我去校门接听,如情况不佳,耐心呆在宿舍,不能自己步行回家。
担心老师未必知道桥北的险情,又把视频发给了她。
老师回复,知道,安全第一,我会转告他,放心。
下午,手机叮的一声:妈妈,老师告诉我了,家里有没有被淹?你到时候看情况吧!
这时,天已渐渐转为小雨,专程到小区大门看了一下,小区车库的车已都停到外面路边,车库在用水泵抽水,里面积水还有20厘米深。小区的小湖里水基本跟岸齐平,再高一点,估计湖里的锦鲤也得自由出行了,它们一点不比那标志性宾馆的锦鲤小。
出到大门口,路面水浸不多,前面的十字路口最深大约有30厘米的水,如果雨停了的话,晚上应该可以泄完。
看完心里松快了一点,回头的路上,看到菜店店主正在收货,三框蔬菜,老板娘边理菜边说,这个菜贵啊,一点不敢拿多,别说你们觉得贵了,我都觉得贵,没办法。
想着不知后面两天能否出门,买点菜回去放心,挑了三把蔬菜回家。经过疫情三年,囤菜囤药已成了遇到急事的必然反应。
回家,雨下下停停,一时想想,我们已经比桥北好了不知多少,安心等吧,即使儿子今天不回,平安呆在各处,有水有电已经够好的了。
下午,雨慢慢停了,估计晚上可以去接,在校信上给儿子留言,我晚上接你。约摸又是下课的时候,发回来一个字,行。
吃饭时,楼上不知哪户人家短路,一栋楼又停电,打物业电话报修,半小时,恢复光明。吃完饭,把丫头哄睡,九点半,出门打车去接儿子。
雨已经停了,学校门口慢慢站满了家长,有穿睡衣的,有衣衫整齐夹着公文包的,有汲着拖鞋牵着两三个小娃的……映着对面居民楼的灯光,三三两两的人群,像极了大规模的集体乘凉。
远远看到孩子们的教室,安静明亮,他们是在埋头学习呢,还是一边心猿意马地等待下课呢?教室外走廊上没有一个人影走动,秩序井然,跟校门外松散的家长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点十分,下课铃打了,校门东侧电动门开了一米宽,跑得快的小孩们很快蹿了出来。一下子,门口的家长们自觉挤成了一个隆重的迎接通道,翘首以盼,快乐欢腾。
乖乖,像是迎接高考的。快步走出来的一个短发女生大声说。
儿子一般不会是最快的那个,等了大概十分钟,看他左顾右盼地走了出来。
看到我,眼镜闪了一下,又淡定地说句“打车还是走回去?”
看看旁边已经雨停,风轻云淡,儿子主动说,走回去吧。
好,我也正有此意。
出来后,儿子左看右看,估计是疑惑为什么外面一切正常,没有信息里所说的水浸和暴雨肆虐过的迹象。赶紧跟他解释,是桥北水浸严重,桥南只有路面水浸,其他影响不大。
他松口气,我们继续边聊边走。
聊了很多,同学、宿舍、老师、课堂,还有家里妹妹上幼儿园的适应,家里刚领回来的猫,七七八八……
风雨过后,似乎无痕,又处处有迹。说实话,更多是心有余悸,毕竟,一桥之隔的桥北,跟我们所处的地方,绝然不同。
40分钟,慢慢地走回了家。
路上我们讨论地最多的,是自然灾害,在未来,还可以怎么做,要去做什么……
这是我们,更是生活和时代,交给他们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