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76年的历史,16位皇帝,最有能力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足迹的皇帝,还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棣俩父子。
朱元璋就不用说了,开疆拓土,艰难建国,开创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自然是人中之龙的人。
现在说说朱棣。
朱棣是个没有读什么书,在马背上浴血奋战长大的人。成长环境的险恶决定了他是一个冷酷残忍,权力熏心的人,历史上评价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皇帝。
他精力充沛,像父亲朱元璋那样,事必躬亲,每天工作到深夜,不停地处理政事。
他爱护老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他不是文化人,但他具有远见卓越的眼光,用惊人的天赋和能力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遗产,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书《永乐大典》,留下不朽的知识财富
俗话说:盛世修书,衰世逃难。朱棣主政时期,大力发展生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库丰足,经济科技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个时候的朱棣,他想倾全国之力,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要编撰一部最齐全最完美的书,最后他做成功了。
他让当朝的第一才子解缙主持编辑工作,还派了五个翰林学士担任总裁,并另派二十应翰林院官员为副总裁,招集全国范围内学问渊博的人都来参加做编辑工作。
两千人的编撰队伍日夜不停地工作着,历经四年,他们为了这部浩瀚的书籍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有人甚至还献出了生命。
《永乐大典》它收录了从先秦到明初的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11095册,22877卷,3亿7千万字,这样天文数据的编撰工程全部是人手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抄写而成,真是不可想象。
《永乐大典》是一部古往今来最优秀最齐全的伟大书籍,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天文、地理、医术、占卜、道经等等,它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知识财富,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
二,迁都北京,稳固江山社稷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靠燕山,前面是广袤的华北平原。从风水上看,有山有水,聚财又聚人气,是一块成就帝王霸业的宝地。
朱棣年代,大部分军事力量随着“靖难”之役从北方移到了南方。因此,不甘心灭亡的蒙古兵一次又一次地侵犯北方地区,烧杀掠食,让百姓生活不得安宁。
为了北方的安全,江山社稷的稳固。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下令:迁都北京。
当年面对朱棣的迁都决定,几乎没有几个人赞成,因为明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南方人,谁也不愿去寒冷的北方去做官。
当时最反对迁都的是读书人箫仪,朱棣本来是想杀鸡给猴看,把箫仪给杀了。谁知反而更加激起了许多大臣们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上廷辨论,反对迁都。
面对众大臣的质疑,朱棣斩钉截铁,更加坚定决心,他说:“一定要迁都,我说了算!”
朱棣的这一决定,稳固了明朝的江山,为500年后北京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北京,有这么多四通八大的大道,有这么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故宫和天坛等等这些著名的建筑,都是朱棣当年打下了好的基础。
三,郑和七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国富民强的实力
永乐三年六月,朱棣选派既懂航海又懂军事等多样式人才的郑和率领27000多人的舰队从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郑和的舰队向南航行,一路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
一路上,郑和用自己和平友好的行动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许多国家纷纷派来使者,与明朝建立友好的关系,并且进行商贸活动。
后来,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郑和又5次带着航队继续着他的远航。
郑和七下西洋的行动,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区和国家的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说朱棣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的好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开创了大国盛事的局面。
参考材料《明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