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魏武侯即位初期继续了魏文侯的扩张政策。在他即位的第二年,李悝病逝,魏武侯开始亲自执掌国政,凭借着老爹留下来的底子,对外积极备战,不断打击周遭邻国,为魏国开辟了大量的土地,并一度将魏推向了顶峰。
虽说,在军事指挥能力上,魏武侯与老爹魏文侯不相上下,但在用人、外交及眼光格局和政治谋略上,照比他老爹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也因此为魏国的后续衰败埋下了伏笔。
魏文侯时期人才济济,大家各司其职,让魏国得以强盛;武侯即位后虽然老臣犹在,但很多人都被排挤掉,导致魏国人才大量流失,最终成为各国的“人才市场。尤其是吴起的被迫离赵奔楚,使魏国彻底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
当吴起等一众贤臣被渐渐排挤掉后,魏武侯彻底掌握了魏国政权,而此时魏国的国力已达到了巅峰。
此刻,站在魏文侯五十年基业上的魏武侯,变得狂妄自大,恃强自傲,他自恃魏国实力雄厚、国富民强,且魏武卒战斗力强盛,便自恃清高,看不起天下群雄,不屑与他们为伍,更不愿与其它列国和平相处。
于是,在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由魏文侯时期的稳健转为冒险激进,而这一转变在处理三晋关系上尤为明显。
魏文侯在位时期,魏国经过扩张和变法已然强盛起来,赵、魏、韩三国因为实力差距变大而矛盾凸显,好在魏文侯很重视与赵、韩的“兄弟”情谊,主动缓和了与韩、赵两国的关系,所以三晋联盟一直还算稳定,至此之后奉行“三晋一家”的国策,魏国获益良多。
待到魏文侯去世,魏武侯上位之初,继承了其父亲留下的“三晋同盟”这一政治遗产,继续携手赵、韩两国称霸中原、扼制秦国。
然而,在“三晋一家”的框架下,赵国成为了魏国的“长工”,长此以往,赵国国力不增反降,这让赵敬侯非常不爽,为了改变现状,他进行了公仲连变法,以强化国家实力。同时,他主动迁都至战略要地邯郸,以此向魏国及中原各国展示其称霸中原的决心。
这个时候,只要魏武侯肯舍弃部分利益,并适时地对赵国进行战略敲打,完全就能让赵国继续充当魏国的“马前卒”,继续给魏国打“长工”。
然而,魏武侯全然没有他老爹的眼界,直接跟赵国撕破了脸皮,并联和齐国来制约赵国,而赵国也不示弱,与楚国联盟,形成了夹击魏国的态势。
终于,在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先发制人,以控制赵国为目的,介入赵国内政,支持赵敬侯的堂兄弟赵朝发动叛乱,并挟文侯余威和魏国数十年之积蓄,全力出兵帮助赵朝攻打邯郸。
只可惜,魏国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未能攻下邯郸,至使战国初期最强联盟出现裂痕,魏赵关系就此破裂。
魏国强势,总是打压和控制赵国,而赵国又不愿被魏国所控,与此同时,赵、韩两国因为地域不相连而矛盾较缓,而魏与韩的关系又一直若即若离。
于是,面对日益强大的魏国,韩国为了削弱魏国,更是为了自保,只得选择联合赵国,共同制衡魏国的扩张,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至此,三晋联盟彻底瓦解。
之后,魏赵之间战乱不断,其中包括了“兔台之战”与“北蔺之战”等多次重要战役。同时,齐国和魏国的附庸国卫国也卷入了中原纷争。而这些战争和纷争进一步加剧了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由于魏武侯错误的战略布局,使魏国彻底改变了魏文侯时期联合三晋向西扩张的战略方向。
一方面,维系了数十年和平与稳定的赵、魏、韩三国联盟开始瓦解;另一方面,又东进向齐、楚两国开战;加之,西边的世仇秦国一直对河西之地虎视眈眈,这使得当时的魏国在开疆拓土、称霸中原的同时也四面树敌、危机四伏。
虽说,魏国国力在魏武侯时代达到了巅峰,但也是他亲手埋下了衰败的种子。连年征战,横征暴敛,即使打出不少战绩,却未能取得重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诸侯,四面楚歌,魏武侯战争越是胜利,处境就越是孤立,最终导致魏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然而,导致魏国走向衰败的原因还不止于此,魏武侯除了破坏三晋同盟外,还做了一件更大的蠢事,因此也加速了魏国的衰败。
那么,魏武侯究竟做了怎样的蠢事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