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一代雄主魏文侯去世,其子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宏图伟业,并继续推进魏国的霸业,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虽说,魏武侯与其父魏文侯一样,都是雄心勃勃,颇有作为的君王,且魏国在魏武侯时代国力一度达到了巅峰,但他在眼光、格局、用人以及外交方面存明显缺陷,更没有其父魏文侯那样的胸襟和手腕。
所以,魏武侯在为魏国创下辉煌的同时,也为魏国埋下了衰败的种子,并亲手断送了魏国霸业。可以说,魏武侯就是让魏国由盛转衰的那个人。
我们简单聊下魏击。
魏武侯魏击,毕姓,魏氏,名击,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任君王,魏文侯魏斯之子,魏惠王魏䓨之父。共在位26年。
魏击出生在战国初期的魏国,当时的魏国是在各诸侯国中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魏击早年受父亲魏文侯的精心教导与栽培,知书达礼,颇有才干,成为父亲争霸天下的得力助手。
他曾协助父亲魏文侯四处征战,先后参与了攻秦之战,灭中山之战。公元前496年,魏击在覆灭了中山国之后被封为中山君,执掌中山,同时魏文侯又安排赵仓唐与李悝辅佐魏击治理中山,后来魏击被封为魏国太子。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击继位,是为魏武侯。然而,魏武侯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中老臣们夺劝权。
在魏文侯时代,魏文侯是不拘一格广纳贤才,他任人唯贤,曾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一度达到了“四方贤士多归之”的盛况,不仅增强了魏国的人才储备,而且魏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而魏国在拥有了吴起、李悝、翟璜、西门豹、乐羊等一众当世人杰的辅佐后,也开始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所以,我们常说魏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人才输出的基地。
然而,到了魏武侯时代,由于他生长的年代正是魏国最强盛的时期,他身边聚集的多是一些贵族子弟,加之魏武侯长期作为接班人被悉心培养,他的能力在魏国历代君王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对于刚掌权并想摆脱父亲光芒的魏武侯来说,摆脱文侯时代老臣的束缚和揽权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所以,待魏武侯即位之后,他一改之前魏文侯“任人唯贤”的国策,又回到了“任人唯亲”、“任人唯贵”的老路,生生打断了魏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进程。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魏国改革元老、文臣领袖李悝病逝。自古“变法”者大多结局凄惨,然而李俚是个个例,他是少有变法成功,且还能善终之人。
然而,至于武将领袖吴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其功勋卓著,且有功高盖主之嫌,加之魏武侯又生性多疑,所以,吴起就成为魏武侯继位后第一个夺权的对象。
就在李俚死后,魏武侯开始亲自执掌国政。对于魏国宰相的人选,魏武侯直接放弃了能力出众且功勋卓著的吴起,而是选择了在统军、治国、用兵等多方面都远不如吴起,且迂腐无能的田文为相。
对此,吴起很是不服,他曾亲自质问田文凭什么力压自己而身居相位。田文回答说,因为吴起的能力太强,同时又高傲自大、刚愎自用;而反观田文虽无大能,但听话忠君、能稳固魏武侯的统治;加之,当时魏武侯刚刚即位,根基未稳、多疑猜忌;因此,权衡利弊,魏武侯最终选择了田文。
当然,因为吴起在军中威望甚高,刚刚即位的魏武侯想彻底夺权还不是时机,况且还得用吴起为魏国镇守河西,夺取秦国土地。所以,魏武侯即位之初仍然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
至于吴起,自然也不负众望,多次进攻秦国,尤其是阴晋之战,吴起横扫河西,势如破竹的进入关中平原,向秦国腹地推进。
然而,八年后,田文去世,魏武侯仍然没有启用吴起为相,而是任用自己的女婿,无名无才的公叔痤为相。
而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公叔痤自知自己的能力不足,但又忌惮吴起的能力,他时刻担心吴起的聪明才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利用魏武侯生性多疑的特点设计排挤吴起,最终逼得吴起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而治理邺城、防备赵国有大功的西门豹,就因为没有讨好魏武侯身边的近侍,也同样受到的魏武侯的责难,甚至要收回他的官印。
当然,吴起不是第一个被赶走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不知道魏国还有多少像吴起这样的老臣被排挤掉。
魏武侯亲手打开了魏国人才流失的“潘多拉魔盒”,至此,魏国成为了各国的“人才市场”。
而彻底掌握了政权的魏武侯,便凭借着老爹留下来的底子,开始不断地作妖、搞事情。
那么,接下来,魏武侯又开始了哪些操作,他是如何一步步地将魏国推向深渊?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