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学校提出全员同读一本书也是一件极好得事情。
最近学校一起读的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说句实话再学校没有“强制”要求的时候我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兴趣,非常想要读一读,但是自从学校要求以后,我开始抗拒排斥,根本不想看这类的书。特别是当校领导把书里的一些建议当成金科玉律以后,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要提他的方法,我就难受得咬牙切齿。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魏老师的书不好,魏老师不好,我只是单纯吐槽学校的这种做法。其实和我们的学生一样,学生也是你越是追着给他们知识,他越是觉得老师很烦。我们家里的孩子其实也是这样,我们对他越是关心,他们越是觉得我们啰嗦,觉得我们管他们太紧。老师也是一样,如果总是这样去威逼利诱,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人性如此,我也如此。
读书原本就是一个慢慢充盈,慢慢浸润自我的过程,书香校园也不是大刀阔斧,大笔一挥,几场动员大会就可以达到的。凡是带有任务性的倡议最后都会变成形式。特别是把书中的而某些别人做得好的东西当成金科玉律,不管自己的实际情况,拿来就用的人,这难道不是犯了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吗?
痛苦啊,痛苦。
虽然学校重压,但我还是不想读这本书。昨天开始,家里一起阅读《可怕的两岁,麻烦的三岁》。这是睡前全家一起做的事情,原本计划是前天开始,各种原因昨天才开始,而且奶奶没有参与,只有我和室友,他读一会儿,我读一会儿,家庭阅读不用写心得体会,不用做PPT,读到和自己家孩子又共同之处可以停下来讨论一下,我们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一起想想办法规避,读到自己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就会很骄傲的夸自己一番。
为什么我读这本书就充满了期待呢?因为我自己觉得自己需要读呀,就像一个人肚子饿了,无需你的提醒,他自己会主动去吃饭的。就好像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样才算是阅读吧,天天把阅读当作任务安排下来,真的不是累,是心累。书里的东西不是都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所有问题都能再书中找到答案,那这个世界就简单多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