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山小学 邓倩倩
此刻的我,正坐在回程的高铁之上。此趟东莞送教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与学习机会。说实话心情略有起落,但总体还是开心,开心的是能在备课中与上课后得到W博士、Y老师、H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在一次次尝试中,领悟信息化融合课的备课思路与科学架构。
这节课我的设计,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课堂上借由老师的适时引导与介入,让学生真正打开,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这是一次冒险,因为送教学校的学生,在此之前从未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一次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听答而已,学习真的发生。这是一次传递,让在场的听课老师,对学科信息化融合下的学习新样态有了初步感知。
出发送教前,当我一跟对方老师对接上,就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人数不多,但男生多,不是特别活跃。我的第一感觉是不活跃没关系,我不想要学生配合演出热闹的“学习场景”,我要用自己的教去带动他们的“真实课堂”。但结果上课前到班级里跟孩子们打招呼时发现不对。活跃兴奋得不行,倾听回答等学习习惯也不行,特别是男生不少像脱缰野马。只能让老师再做个纪律强调,祈祷下午的公开课能有所收敛。
结果……你们应该能想到吧。我内心本着不能批评,鼓励为主的前提,硬着头皮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把课上完。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撇开学生原本的学情和习惯,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从一头雾水到主动参与,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们各自发挥,再到组内碰撞:
走到他们中间,我听到一个小组组长着急地告诉我:“老师,我们都说好了,他都还不说。”我说:“他还没有想好,再给他一点时间。”他点头说好。我听到几个小组高举小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说完了。”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真棒!”我看到有小组凑头讨论学习,发现同伴写有遗漏,直接指出:“你这个写得不对,拿去改。”我会说:“你还要跟同伴说再浏览一下课本。”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小组里,拿着学习单,边听同伴说想法,边做出最后的推优决定那股认真劲。还有,当我示范他们撕下之前写的便利贴,摆上新的学习单,有小组成员说:“你怎么能把我们辛辛苦苦写好的扯掉。”仔细一看,六张标签条写认真贴工整,原来他们这么珍视自己学习和讨论的成果……
从组内碰撞,再到代表展示、挑人评价。尽管最开始预判和实际有所差异,但技术的适时引用始终激活课堂,让学生沉浸其中。H老师说:台下观课的老师们,也在仔细观察,纷纷评价:看着学习小组活动很乱,但是他们都在学。
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融合,我一心想着都是这些功能怎么用出去,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功能为辅,怎样思行相融才能做到精准教学。反思自己这次送教,清晰接下去要把握的方向:第一,备课时还是要多想学生的需求,与他们的学情链接。内存“可能”能够灵活转变应对。第二,学会观察:一观察学生,速度找到教学核心;二观察课堂,运用科学架构,调整教学策略。
最后,借用胡小勇教授的话:疑则有进,做智能教育问题的深思者;充电蓄能,做智能教育知识的学习者;知行合一,做智能教学行动的践行者。与团队小伙伴们互相勉励,勇敢尝试就不要害怕失败,经历改变就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