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历时二年修缮的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已对社会公众重新开放,国庆假期我专程前往参观。妙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东面与北京历代帝王庙相邻,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白塔,当时是城中最高的建筑,有“金城玉塔”之美誉。它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连同塔下的大圣寿万安寺在元代政治、文化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元代藏式佛塔,距今已有750年的历史。
从山门右侧红墙的石刻上可知,早在1961年,“妙应寺白塔”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走进山门,迎面是天王殿,面阔三间,歇山顶。在天王殿中央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陀菩萨,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又称"四方天王"或"四大金刚",他们是守护四方的护法神,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转过天王殿便是大觉宝殿,(意珠心境殿),原是大雄宝殿,因乾隆皇帝题匾"意珠心境",大殿因此得名。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五脊四坡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为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为寺中主殿,殿中曾供奉三世佛,文革时期被毁。现殿内辟为“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展出元、明、清三代铜质鎏金佛像700尊左右,其造像艺术形式分别有尼泊尔、印度、古、西藏、中原等地不同的艺术风格。
大觉宝殿门前有一对石狮,据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从东城区麒麟壁胡同迁到这里的。这对石狮风化程度比较严重,右侧雄狮保存相对完好一些,脚下踩着一只绣,而左侧雌狮破坏的很厉害,头部廓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元代石狮子的特点却十分突出,看上去还是那么健硕、凶猛。
在大觉宝殿前的广场上,一个铸铁香炉高高耸立在中央,两根经幡柱高挑起一串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舞动的经幡给人一种空灵、寂廖的感觉。
修缮一新的七佛宝殿,面阔五间,庑殿顶。殿内原供奉七佛,现殿中央供奉从护国寺移来之元代整樘楠木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侧供奉十八诸天像。
寺庙最北为塔院。塔院地势较高,以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于中央偏北。塔院门额上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迎门有殿,名“具六神通殿”,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内中央供奉三世佛,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具六神通"匾额。
巍巍白塔矗立塔院中央。塔高51米,砖石结构。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塔基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于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铜盘上竖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其规制之巧,建筑技术之奇,古所罕见。
在塔院院门西侧有一座铜像,他就是白塔设计者阿尼哥。这位尼泊尔著名工艺家,1260年来到中国,入仕元朝40余年,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阿尼哥一生完成了3座大塔、9座寺院,铸造、绘塑作品不计其数,其艺术成就成为中尼两国交往史上最精彩的篇章。白塔是阿尼哥艺术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尼友谊的象征。700年来,阿尼哥与白塔一起,作为元大都的记忆流传至今。
游览最后来到寺内西配殿,这里为水晶石整体打造的巜白塔寺历史文化展》,布展独特。该展依照白塔寺历史沿革这条主线,以传统手工工艺与数字化声光电科技手段结合的展示手法,浓缩呈现白塔寺前世今生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