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村青年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日,2025 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其中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加大对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为 2026 年村‘两委’换届做好准备” 这一举措,犹如一场 “及时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 “带头人”,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农村青年后备干部,则是村党组织书记的 “后备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加大对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发展缺乏新鲜血液。同时,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加大对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是破解农村人才困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选择。

福建在农村青年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些地方通过拓宽选拔渠道,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同时,注重加强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这些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农村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要进一步做好农村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还需从多方面发力。在选拔上,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村青年选拔出来。在培养上,要因材施教,根据后备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加强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农村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担当作为。

培育农村青年后备干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信在福建省委一号文件的指引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村青年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让八闽大地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