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了一些写作课,感觉每个人讲的都是不一样的特点。我才发现,我之前把某位老师的方法当成绝对的学习标杆了,结果现在也达不到他的那种效果。他的理论很好,但自己做起来,就是一团乱。素材,日记,情感记录,思考这些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凌乱不堪,自己有时候都找不到。用了他的方法现在感觉更乱了。
情况很戏剧,开始时像发现救世主一般,认为他的方法好棒,好有体系,好有道理。但自己一去实行,完全就不是这么个回事。在人家那里,很容易的一个事,有条有理的,自己执行起来就怎么都不像。这让我想到,去年看《人生效率手册》的那段时光,就像被打鸡血般,感到人生有救了!后面也发现,就看书的那几天还行,但过了几个月,忘光光,还是回到原样,自己根本做不到。
方法论到自己这里了,怎么就统统失效了勒?一定是我的错罗。
听的这四门课,每个老师讲话的那一套思路都很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都用自己不同的语言,思路在讲。有的人讲的容易理解,有的人在那里班门弄斧,大用特用定义,名词,让人更难理解了。就觉得这种老师其实料不多,课含金量不高。只能听听就好。
这些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有了一丁点意识。
之前学东西,是人家说的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讲的术可能真的很好。所以别人用这个方法去赚到了钱,成就了人生。我就担心我漏掉任何一点重要的细节,一定要完全把人家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行,少了一句话就感觉,可能会可能损失很多。现在才发现人家说的东西再好,听起来再靠谱,到自己这里真正执行的时候,不一定对自己而言,就是最好的,是最有用的。
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决策方式,行为做事方式,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决定了,在用别人的方法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的时候,别人能做好,偏偏你不一定能做的好。因为方法是别人通过,别人的努力自己摸索研究出来的,不代表适用你。
可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是非常期待有那么个方法,让自己一下子脱胎换骨,改变人生,是不是?确实有这种幸运儿。但还是得那个点,你能做到。如果做不到,也别强求了,你就是做不到,不要认为自己不好了吧。
而我过去呢,是在学每一个方法上,在看每一本书上,就是完全实打实地想着:这是精华啊,这是别人这么多年的经验之谈啊,一定要把它学来,好像不完全吸收就是罪过。
结果就是真的罪过了,方法在自己身上一点都不怎么凑效,最多知道了有这样一个途径,但是自己做不到,因而更加谴责自我。
问题的症结?
还是自己。忽略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不会因为你学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就能完全听你摆布,把别人的都吸收的来。
不要再想着去怎么学习方法了,所有的方法都只不过是别人根据别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术。术还要遵循法与道才能用,这个法与道是在你自己的身上,首先道,你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有喜好。你自己的习惯,倾向是什么?
你得先了解你自己的倾向,喜好,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在自己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再去实践和摸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才可能走向成功。你没有方向,方法,只是因为你没有用功,没有努力去做这件事。你的脑子在偷懒,你总希望通过别人告诉你,怎么样才能成功,怎么样才能变得更好?实际上,你从来没有认真,努力地去做这些事,因为你觉得你不会,你想别人教你,可是人生啊,怎么过,是教的会的吗?1+1=2可以教,成功,赚钱,怎么教?如果一教了就会,学校也不会有那么多考试不及格的呀。你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推到方法,天赋,能力这些上面。
所以,只要努力的态度,实践,加总结,思考,自己也可以摸索出一套方法来。主要是要你去做。别人现在有现成的方法,套路你可以去学习,但只能参考,不要当成自己的标杆,因为有的你学的来,有的你真的学不来。
没有方法的人都是没有在努力的人。体力+脑力=才等于努力
哎,我还是喜欢自己写给自己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