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理念最早由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群文阅读”是在新时代发展对教育更高层次的要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群文阅读”这一名称,最早是由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赵镜中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香港、台湾等地部分教师开始将群文阅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内地较早开始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是浙江的将军晶老师、重庆的杨纯彦老师等。2011年,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对“群文阅读”的概念、内涵、价值进行界定,为“群文阅读”深化研究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2014年,经四川省教科所及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推广和深化研究,群文阅读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1+X”阅读模式提出后,很多研究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实践研究。
目前国内对“1+X”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研究主要分理论和实践两大块。理论方面主要侧重于建构“1+X”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体系,因为“1+X”和“群文阅读时一脉相通的,其思维模式与群文阅读一致,所以笔者侧重对“群文阅读”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行归类。蒋军晶的《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的《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倪文锦的《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等都从理论上对群文阅读进行了建构。
“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角度多样,有从选文角度研究的,如于泽元《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_1_X_群文阅读教学研究_》, 彭珏《“1+X”群文阅读的选材思路探讨》, 罗明娇《关注选材:“1+X”群文阅读教学“无米之炊”的解决之道 》;有从教学模式角度研究的,如于保东《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 》 东方流 王雁玲 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 有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的,如陈雪华、周阳《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 》, 张占营《 课后“1+X”群文阅读范式及实施策略——以<小石潭记>课后“1+X”群文阅读为例 》 等。这些研究从各方面对“1+X”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在选择“1+X”中的“X”时,大部分研究者侧重于自己选择文本,而忽视了教材中推荐的文本。且目前对“1+X”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设计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