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碑”的无言讲述,“队歌”的有声记忆
----------橘子洲研学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疑是研之源-------诗碑背后的故事
师:1925年岁末,天寒,三十三岁的毛主席重游故地,至于此处,才情激涌,挥毫而书,遂留下了那首百读不厌、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
生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生2:虽然这首词是毛主席在橘子洲上所写,可大家是否了解主席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和目的呢?生1:研学之前,我们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10个队员中,没有人了解这首词背后的故事。师:充分的队情分析与情况调查时研学的基础。队员们,这首词是1955年正式出版的。
生1:老师,这首词写与1925年,为什么1955年才正式发表呢?
生2:是啊,老师。这首词创作的前后几十年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1:我们决定,以此为研究主题,开展我们的研学活动。师:问题即课题,为队员创设自主选择的空间,辅导员加以引导,让队员成为研学目标的制定者。
第二部分:研是悟之始-------一段启迪“后浪”的历史
生1: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橘子洲上的诗词碑前
生2:我们听辅导员老师讲解,1925年毛主席几经辗转回到长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来遭到了湘潭县团防局缉拿,在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生1: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着自己的求学生活和革命经历,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词,表现了青年主席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理想。师:橘子洲的景点之一,问天台便出自于此生2:问苍茫大地,谁煮沉浮?师: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生1:我们来到诗词碑前寻找答案
生2:文字解答了我们的疑问,粪土当年万户侯,我辈少年应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生1:那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如何做才能以后建设新中国呢?师:在合适的时候引导队员提出新的问题,将研学继续深入展开。
生2:为了寻找答案,辅导员让我们前去观看毛主席青年艺术头像。
生1: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睿智的思考。这是多么励志的青年形象,他的眼里看的是这大好河山,他的脑海里是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生2:矗立在橘子洲的这座雕像,是留给时代和后人看的,一代一代的人,将从这里读懂,毛主席当年是怎样的一位有志青年。师:作为韶山一个农民儿子的毛主席,第一次离开农村,来到大城市,是在1911年,他步行120里路,来到长沙,进行求学之路。
生1,2: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冒雨前行,跟随辅导员在橘子洲上徒步10公里,不仅要体会主席诗词里的豪情壮志、更要学习他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你们知道毛主席当年求学时经常在哪里谈国事吗?
生1:在前面的诗词碑上我们知道,主席在一个叫“指点江山”的地方与大家谈国事
生2:我们一同前行,来到了那颗大树底下,看到那石头上写着“指点江山”四个大字
生1:这里是96年前毛主席与同学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那些无数个不平凡的岁月虽已远去,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第三部分:悟是心之得------“队歌”的有声记忆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让我们走入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更让我们明白少先队员们的选择。(短视频,队员们齐唱队歌)
师: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师:一首队歌的背后,是少先队员们对共产党最坚定的选择
生2:我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自豪
生1:长大后,我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师: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第四部分:辅导反思
师:辅导员的辅是化有痕为无痕的过程,队员的研是化无痕为有痕的过程。少先队员们,在之前没有辅导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收获泱泱;而现在满载而归,这正是体现了研学辅导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历史,这段历史交错复杂、盘根错节,但又不得不了解这段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要领导队员,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我们用少年儿童喜欢的形式讲儿童画卷、讲中国故事、讲中华民族故事,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红色种子。本次研学活动,我们还关注了政治性和学历型的统一,价值型和知识性的统一。生: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又有了新的兴趣,我更想了解那些红色故事,以及那些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物等等等等
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收拾行囊,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