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江苏的朋友发微信说,70多岁的叔叔大年初四突发脑梗去世,很意外,平时身体还不错。
脑梗(俗称“中风”)是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根据世界卒中组织在旗下《国际卒中杂志》发表的2022年全球卒中数据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的缺血性卒中(脑梗)人数超过760万人,死亡人数高达330万,而在我国一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人数为287万人,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
更值得警惕的是,脑梗并非老年人“专利”,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甚至有人30多岁就中招。
更令人意外的是,脑梗竟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倾向——男性患者占比高达七成。
今天,揭开脑梗的真面目,教你如何早发现、早救命、早预防!
01
脑梗为何“重男轻女”?有这五大原因。
1. 激素保护差异: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能调节血脂、抑制血管炎症,相当于天然的“护心符”,而男性缺乏这种保护机制。
2. 坏习惯更“偏爱”男性:
抽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熬夜应酬……这些高危行为在男性中更普遍,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
3. 压力大还硬扛:
男性常因“顶梁柱”身份忽视健康,身体不适选择“扛一扛”,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长期失控。
4. 血管病变更早:
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更高,这些疾病正是脑梗的“导火索”。
5. 遗传风险叠加:
若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病史,男性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
综上所述,男性天生缺少“护心激素”,加上不良习惯和压力,让脑梗更易“偷袭”他们!
02
抓住脑梗的“蛛丝马迹”
脑梗致死致残率高,但若能在发病的3~4.5小时黄金时间内送医,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后遗症风险。
关键就在于识别早期信号!
5大高危症状:
1. 突发“半边瘫”:
一侧手臂/腿无力、麻木,拿不稳筷子、走路拖地。
2. 说话像“大舌头”:
突然口齿不清、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3. 脸歪嘴斜:
照镜子发现一侧嘴角下垂、流口水,笑容不对称。
4. 头晕头痛剧烈:
天旋地转、持续头痛伴恶心呕吐,尤其是后半夜发作。
5. 频繁打哈欠、嗜睡:
大脑缺氧导致异常困倦,连续打哈欠超过5次/天要警惕。
牢记救命口诀:FAST
F(Face):脸歪了没?
A(Arm):手臂能抬起吗?
S(Speech):说话清楚吗?
T(Time):立即拨打120!
03
预防脑梗:记住“三控三改”
脑梗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养成健康习惯,尤其是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家族史)更需警惕。
“三控”:
1. 控血压:
血压≥140/90 mmHg就是“红色警报”,每日监测,规律服药。
2. 控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是血管“垃圾”元凶,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3. 控血糖:
糖尿病患者脑梗风险高3倍,空腹血糖应<7.0 mmol/L。
“三改”:
1. 改饮食:
少吃咸菜腊肉(盐<5克/天),多吃绿叶菜、深海鱼(如三文鱼)、燕麦等粗粮。
2. 改习惯:
立即戒烟、戒酒。
3.改心态:
压力大时深呼吸、散步,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飙升。
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季寒潮来袭时,血管易收缩,血压波动大,务必做好颈部保暖,减少晨练!
03
得过脑梗,如何防复发?
脑梗复发率高达12.5%,且二次发病致死风险更高。康复期需做到:
1.坚持服药:
根据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中药可辅助改善循环。
2.定期筛查:
每半年做颈动脉超声、脑血流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者可练习绕口令,肢体麻木者做抓握训练,逐步恢复功能。
写在最后:
脑梗不是“老年病”,更不是“绝症”。
掌握早期信号、抓住黄金时间、坚持科学预防,就能远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