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教出乐观的孩子》第1天:序言➕目录部分
我的所读所思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教父。积极心理学是我从彭凯平教授讲过的一本书里学到的概念。塞利格曼又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的概念。《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罕见的开创性佳作,更是我们父母与教师的必读书目,感恩与本书结缘,让我们有幸探秘积极心理学与亲子教育。
❤️儿童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的乐观、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因为没有浓厚的兴趣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可以说孩子是否乐观是我们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在中国应试教育得大环境下,父母和孩子都非常的内卷,广泛的兴趣培养,各科的高分成绩都是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重成绩而忽视了良好的品质,这也让我们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面对学习的重压,孩子常常有一种无助感和无力感。
✅塞利格曼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把失败归结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从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2、积极的解释风格:看你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关键是解释风格。
父母的消极思维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绝望。
3、让孩子学会反驳: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证实的。
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搜集证据、做出选择,化解灾难,发展反攻策略。我们要支持孩子说“不”,敢于和不公正抗争。
4、由内而外的教养:父母要拒绝悲观的消极思维,要学会接纳孩子,只有当孩子乐观自信,一切才会充满希望。
❤️感悟:
1、如何让你更幸福:改变消极态度,拥有积极思维,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对未来永远保持积极的期待和向往。
2、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上,不断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
3、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是无论经历任何风雨,都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