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各有各的能耐,关键是互补,杨荣出谋,杨士奇执行,杨溥校正,成就了“仁宣之治”。
还有一位让大明朝成功实现弯道翻车的能人——王振,他原本是个秀才,但高考太残酷,为实现人生价值,主动不要“命根子”,进宫当了太监。作为太监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被分配伺候太子朱祁镇。朱祁镇成了明英宗,王振也跟着牛了起来。
王振觉得“三杨”挡道,让自己满肚子学问没有用武之地。
这天,王振充满“关爱之情”,问杨士奇他们,三位杨先生为我大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然而,岁月不饶人,三位老人家年龄不小了,有没有规划规划幸福的晚年生活呀?边说边心里嘀咕,三个老小子,不滚蛋,迟早收拾你们。
内阁首辅杨士奇心想,这个死太监想撵我们走,他好螃蟹过街——横行霸道,没门!于是说,我们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计划回家哄孙子去。
杨荣赶紧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我们已经浪过头了,得推荐年轻人给皇上打工。
王振一听,这个老家伙还算懂事儿,回头你们拿个名单。
杨士奇觉得杨荣怎么能说这种软蛋话,咱们仨退休,让王振唱独脚戏?
杨荣说,王振早就嫌我们碍事,我们改变不了现状。再说,让年轻人接班是迟早的事儿。王振在皇上面前红得发紫。皇上哪天耳根子发软,被他一忽悠,让谁进入内阁,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说皇上你的话不算数?现在,借王振的口,就坡下驴,用上咱们自己的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和王振斗,不好吗?
杨士奇一听,高,实在是高。
第二天,杨荣便推荐了曹鼐、苗衷、陈循、高谷等人。
作为王振,只要“三杨”退休,小年轻人哪能是我的对手,用谁都行,皇上赶紧同意吧。
后来,这些人得到重用,曹鼐、陈循、高谷还当了内阁首辅。
和坏人斗,以退为进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原文】王振谓杨士奇等曰:“朝廷事亏三杨先生,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其后当如何?”士奇曰:“老臣当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荣曰:“先生休如此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振喜,翌日即荐曹鼐、苗衷、陈循、高谷等,遂次第擢用。士奇以荣当日发言之易。荣曰:“彼厌吾辈矣,吾辈纵自立,彼其自已乎?一旦内中出片纸,命某人入阁,则吾辈束手而已。今四人竟是吾辈人,当一心协力也。”士奇服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