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时间,跟孩子们分享了一段视频,演讲的题目是“不抱怨,靠自己”。一个出生因为缺氧而导致发育迟缓的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网店店主的传奇故事。干啥赔啥,甚至没有学校接收他,当听到“我恨我恨我恨,我恨命运的不公”时,有些孩子湿了眼眶。但是,改变他的是父亲的一句话“孩子,抱怨有用吗?”是啊,既然以然如此,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徒增自己浑浑噩噩的一天生活……所以,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困境,都要依靠我们自己,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能做的是改变自己。
最近,有几件事情倒是挺足够让我琢磨的。
事例一:都是如此,就是对的嘛?
昨天校车上,某个同学被老师通报校车上不遵守纪律,布置了定制作业。后与我私聊,大致意思是:是对方找我说话,我们说话没有让第三个人听见。后来跟校车老师又核实了一下,不仅是今天说话,之前也说,并且临下校车还总抢占过道。于是,我又找这个孩子证实,确实如此。不服气,觉得昨天纪律还好,之前那是之前,不算数。我问他:
“今天校车老师没有提醒你吗?”“提醒了。”
“之前还抢占过道?”“对,但是可多人都这样。”“都这样就是对的嘛?老师阻止过,对吧?”电话那头没了声音,应该是默认了。“这种情况老师之前应该是提醒过你,只不过没有通报而已,那没有通报就默认你的行为是对的嘛?”“不是。”“所以,你要明白今天对你的批评不止针对你今天的表现,而是你坐校车以来的行为,只是今天到了一个老师实在无法包容的地步了。”“明白了。”
事例二:如果换作你的好朋友,还是如此吗?
下午体育课上,A不小心踢球踢到了B身上,B要求A道歉,A说马上该他们组踢球了,让等一等,A允许了,B最后很敷衍地道了歉,A认为态度不好,遂跟我反应。
当事人叫在了一起,A觉得自己道了歉,而且当时情况自己正在专注踢球,而且体育课上磕磕碰碰很正常,没有必要如此纠缠。一开始,听了A这样说,我觉得也挺对,体育课嘛,在所难免,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本不在于道没道歉,而是面对同学被自己误伤后的反应。我问A:“人家本来好好的被你的球踢了一下,还挺疼的,你不应该道个歉吗?”“我道歉了!”眼泪汪汪。“那你的态度呢?”“当时正在踢球,我也让Ta等等了。”“对呀,人家等你了,到最后等来的是你的不耐烦回复。现在咱们先不说道歉这个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撞到了人,或者你的球踢到了你的好朋友身上,你第一反应应不应该是先问问对方情况如何?”点头。“对方看到了你的态度,我相信Ta一定不会再纠缠着让你道歉,反而会说没什么吧?”点头。后面,让他俩自己走出教室自己解决了。所以,遇到问题,设身处地想想自己的朋友发生这种事情,或者自己身上发生这种事情,自己又会作何反应?
事例三:如何做才是最细致
作业课上,几个效率高的孩子完成作业后,问老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遂让他们帮忙撕卷子。结果,卷子数怎么都没有查对,桌子上撕完的卷子横七竖八地摆着,没有一个孩子觉得这样放着有何不妥。于是,跟他们说,卷子这样摆着是不是觉得很乱?没有回应。最后,老师自己把卷子重新整理了一下。也不怨孩子,毕竟是帮老师的忙,而且,在家估计孩儿们也是不干什么活儿的吧~
所以,当我们埋怨孩子这那那这做不好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不过,班里也确实有几个心细的孩子,眼里很有活儿,很多时候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交代他们的事情他们能处理的很好。这种做事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不要抱怨孩子毛毛躁躁,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自己处理事情,自己整理物品,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啊,比起我们之前“温室里的花朵”,又多了一层无形的幕,被我们呵护极致入微的幕,所以他们总会用自我的视角处理问题。每个孩子都是如此,那矛盾当然就会越来越多,同理心是孩子们要习得的一项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