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回看了冯老师的直播答疑,发现跟心理相关的老师面相都很温和,即使是男性老师,也是那种“小绵羊”型,没有距离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老师非常流畅、真诚。印象较深的主要是以下两点: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1)本质区别是服务对象,心理咨询针对普通人群社会功能受损,如针对夫妻解决婚姻冲突或矛盾;心理治疗针对精神科针对人群,如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2)另一个区别是在工作环境,在社会机构或学校任职,针对存在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普通人群做心理咨询;在医疗机构任职,针对精神科诊断来访者做心理治疗。
(3)两者治疗方法类似。
我一直对这两者有疑问,曾以为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的别名,学完病理学后冯老师又简明扼要的进行了总结。我也在网上搜过,知乎里面解释的也很清楚,还进一步从服务费用、学历要求、与药物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释。总之在理论上,能做心理治疗的人就一定能做心理咨询。
2、关于孩子的依恋,尤其对孩子要多关爱。父母如何做呢?
(1)不要完美妈妈,要不含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对事不对人);
(2)不要有变化的照料者,要长期、稳定的养育者;
(3)不要貌合神离的婚姻,要高质量的婚姻和亲密关系;
(4)可愈合的创伤和可弥补的缺憾。
关于亲子教育我想所有父母,尤其是妈妈比较重视的。“不含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著名的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这句在心理学界流传甚广的名言,但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深情都是带附加条件,而对孩子的管制多少带着自身控制欲和情绪。冯老师还提到了“三角定律”,我专门查了下,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比较稳定的形状,而家庭中的三角分别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亲子关系的背后是亲密关系,而很多家庭都是丧偶式育儿,时间久了肯定会有亲子关系。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爱孩子,那就去真心实意的爱自己的伴侣吧。
冯老师真是不动声色的幽默,那句“人不会笑出精神分裂,也不会哭出抑郁症。”真是大写的赞!结尾他还强调了下,生活中要放松,但工作中要严谨。但我本人生活中就过于紧张,多放松,不要安排太满,休息最重要!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