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十)
——当人像镜子一样时,人便有了智慧(1)
作者:奉法如天
2023年11月28日
人对于事物都有一种不知道从哪来的评价意识,当眼睛见到一个人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这个人长得什么模样,他(她)是干什么的,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当看到一辆汽车时,就会想到这是一辆什么牌子的车,好看还是不好看等;当看到一个景物时,就会分辩这个景是美呢呢还是不美;当看到一座山时,就会想起这座山是高是低,如果爬上去一定很累吧;如果当一个人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就会兴高采烈;当遇到麻烦事时,便会垂头丧气;当有了一个喜欢的物品时,便会爱不释手;当有了不喜欢的物品时,就会讨厌丢弃如此种种。
这些来自于自身的判断,都或多或少给人带来了心理的波动,世世代代人们也都是以这样的心理状态来对待一切的人和事。简单的说,就是用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
比如,当人们说好的时候,就一定有坏或者不好;当人说喜欢时,就一定有讨厌或者不喜欢;当人说软时,就一定会出现一个硬;当人说热时,就一定会有冷,以此类推。
人们这种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智者把它称之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因为这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人们的主观判断方面,这些好坏对错等都是人们在区别时所用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人们也一直以为这是正确的方式。
其实,如果在思维时加入了这种自以为正确的方式,那一定有不正确的方式,这种对与错,黑与白的对立会对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产生错觉,这就让人进入一种执着的状态,以为这样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就是有问题。
其实,在客观世界里,人们都是主观的以为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这种对于事物区别对待只是无始以来流存下来的一种错觉。
比如,当一个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家长一定会说是由于孩子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所以才考试不好;当一个人病了的时候,一定以为这是平时不注意保养所以才会得病;当一个人没有达成某些目的时,一定会说这是因为努力不够等等。
其实,这些人们主观认为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不符合真实的,当你说他不努力的时候,其实他非常努力;当你说这个学生不听老师讲课时,其实这个学生很注意听讲。但人们会问,既然这个人很努力,为什么不达到目标;这个学生非常注意听讲,为什么没有考好。
这些都是站在提问者的主观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事实是事物的成立都有它自己的习性或者说规律,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诸多因素,我们把它叫做因缘和合,也就是说当这些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事情便成就了。当这些主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仅凭着一个条件或者几个条件还是不能成就事情,这都是由于事情的内在规律支配着,少一个条件也不能成就,如果这些需要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人不去主观执着,也会成就事情。(未完)
写于:2023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