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人、上海事,与上海有关的一切都是金宇澄的创作中心。他有两副笔墨,一副用于小说,一副用于手绘。阿兰也在跨年之际,一边听着《繁花》小说,一边品着王家卫的首秀《繁花》,我拿起笔临摹了金宇澄的作品。突然,我有了一个想法。
前几天,我给江浙沪的书友发了邀请,从饮食角度说说你们家乡的饮食文化。毕竟,民以食为天,饮食抓心,就如《繁花》电视剧,出现的每一个饮食,哪怕是一个小点心蛋糕,都是一部戏。
——来自江苏的书友夏天妈妈:
作为一名江苏地域的“美食家”,刚看六集《繁花》,就被浓浓的“家乡味儿”深深吸引啦。超级喜欢玲子、汪小姐嗲嗲的上海话,仿佛听到了儿时父母和家乡亲人们的哝哝细语。超级喜欢宝总、爷叔的内敛沉稳,深藏不露,但他俩有一个通病,太重情。超级喜欢李李的精明,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黄河路上的美食,汪小姐嘴里的排骨年糕,油爆虾,蟹粉蛋,绍兴老酒……….我们的本帮菜,香得嘞。
我更想表达,感谢王家卫,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初期大上海的繁华!
——来自浙江的书友金小果:
以范总为代表的浙江老板让我这个打工仔看着格外亲切,尤其爷叔这位军师,还有“小宁波”。要说饮食嘛,我们爱吃泡饭,特别是早餐和宵夜中,最落胃的好吧啦,它百吃不厌。我爱吃菜泡饭,可以有腐乳、榨菜、肉松、炝蟹等“饭搭子”,哈哈,就像电视剧八碟小碗“土豪泡饭”一样。还有居中宝总吃火锅,我不知不觉居然看的落泪了,可能身在异乡,想家了。
——来自上海的书友君妍:
这阁楼上在嘎吱嘎吱地响动,从2023年尾巴一直响到了2024年的年头。刚进入的2024年,就迎来一部让阿拉上海人纷纷奔走相告,评头论足的跨年神剧《繁花》,似乎提前有了新春的气氛。隐藏在“舌尖上的繁花”原来《繁花》中,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地饮食里的秘密剧情,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挖地三尺。如果你想要知道上海人的繁花如何精致的?必定是从一碟一盏、一饮一啄开始。因为这正是上海人精致生活的体现。体现上海人烟火气是什么?早餐:都说早餐最具人间烟火气,也是最能体现不同地域特色的吃食。那剧中里,陶陶拎着豆浆油条与宝总的泡饭更是叫醒上海人起床的早饭。不用讲,这就是上海。通常六点钟不到,伴随着晨曦从吴淞口撒进来,一晚上“不响”的上海弄堂,不要半个钟头,就热闹起来了。阿婆爷叔拎着竹编的菜篮头、或者网线袋,很早就赶去了菜市场买好一日的菜,顺便带两只菜包,肉包子,要么两客生煎,慢悠悠地走回来。也有男人女人还没来得及梳洗打扮,头发衣服都乱糟糟,乱哄哄就拿了一小锅子,买好了豆腐浆,再抓了两副大饼油条…是啊,上海人吃油条,是要和大饼搭配起来一道吃的,拿咸烧饼中间折起来,包住两段油条,此为一副
所谓沪上有名的早饭,称之为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腐浆、粢饭团。
当然,一大清早,上海人最常见又非常欢喜的,还是泡饭——只不过也没几个人能有宝总这般讲究,要七宝的糟鱼、川沙的鸡爪、朱家角的酱菜、崇明的糕团来伺候。上海寻常人的泡饭,多数是妈妈爸爸拿隔夜的剩饭——拿小锅子,倒些开水,火上烧烧滚,热气腾腾。这时一般会拿两块乳腐、一小碟扬州酱菜,比如乳黄瓜、宝塔菜一类,更加讲究点,剥两只皮蛋,用麻油味酱油拌好,筷子从中夹开,半凝固的皮蛋蛋黄融在酱油里,拿皮蛋酱油拌拌泡饭,哈灵!假使家里橱柜里还有剩的素小菜,倒了一道,烧烧咸泡饭、菜泡饭恰,也蛮灵的。这样一顿早饭,从南市区老城厢的弄堂,到南京路上的石库门,再到外滩上的海关大楼门前,几乎也都是一样的,吵吵闹闹、蒸汽腾腾。上海人的一天,就开始了。那你们的‘午饭’‘晚饭’是怎样的呢?
说到饮食,最让阿兰感到刺激的是那个“火焰大王蛇”,你还记得吗?
好了,书友们,你的家乡饮食文化是什么呢?看完《繁花》有哪些感触呢?期待你的私信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