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你好,我是青青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普通宝妈,因为一本育儿书籍,从此与教育结缘。我没有高学历,也没有高认知,完全是因为本能地爱孩子而学习育儿。
我读了近40本育儿书籍和个人成长书籍,不多,但也够用。输出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匮乏,探索欲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心想一定还有自己不知道的理念,后来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习惯。因为育儿,我从小白变成了我们家的“专家”。
育儿有育儿圈,我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宝妈圈。我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同时泡好几个宝妈群,积极地输出自己学习的内容,经常收到宝妈们的好评。正向的反馈让我更有信心,我开始觉得自己对育儿比较敏感,吸收的也不错,后来就产生了把家庭教育作为事业的想法。
2019年,我考上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带群,后来还兼职做带班顾问,辅导了六期学员。辅导期间,学员们的认知良莠不齐,全部都是对教育黔驴技穷后才被迫来学习,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离开了顾问的岗位。我再次把时间转移到自己的家庭,心想着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又继续一边带娃一边学习。
我输入多了就想输出,我开始在朋友圈打卡输出,后来觉得不过瘾就开始写公众号。可是公众号并不顺利,我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就停更了。
我继续积累教育认知,直到2023年我又重新写公众号,我写了两篇文章,还在其它平台发布,反馈都还不错,这又给了我信心,之后我的公众号就隔天更新,一直更到现在。
我把自己的育儿经历记录了下来,即使没有多少阅读量,我也觉得很有意义。直到我的邻居两个孩子一个抑郁,另一个轻生,我有一个想法: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传递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育儿观。
左邻右舍的孩子接连出事,我们每天呼吸着带有恐慌的气息,把自己的孩子攥得紧紧的,害怕孩子离开。可是人们对待孩子的记忆总是很短暂,时间会把事件模糊掉,我又从父母们的神情中看到了自我的防御,大家又开始了“该干嘛就干嘛”的教育模式。只要人的认知不变,悲剧就可能会再次重演。
我一直以自己的育儿为例,传递正向的亲子关系。到目前为止,我的孩子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也很和谐,也许正是因为我的行动力吧。我的育儿理念不是口号,而是知行合一。我并不能做到完美,只是在教育的关键处坚持执行。比如尊重孩子,保持边界,让孩子自己做主,这些支持都是我能给予孩子的从始至终的安全感。因为这些理念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教育并不难,有人说:教育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只要信任孩子,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他们会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变成参天大树。
很多父母其实是有认知的,但是没有坚持执行,也许是因为太过焦虑而放弃了。
“助人达己”是我以前做带班顾问的口号,我想再次出发,不厌其烦地提醒、灌输、陪伴育儿的父母们,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们执行:尊重孩子,保持边界,把自主权还给孩子。
认知积累得多了,我有时候还会有预见性,比如自己的教育方法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多数都能提前预判。每一种正向反馈都能给我信心和力量。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环境,孩子不抑郁就已经很好了,父母就算合格了。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前提是孩子身心健康,因为健康才可能有未来。
我一直在实践“爱与自由”的育儿理念,因为孩子的童年早期是需要这个理念托底的。
我如此信任这种理念,是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从小的精神匮乏让我无法与父母分化,以至于我没有力量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更不能做自己。直到孩子的到来,我通过不断学习之后才有所改变。
我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但亲子关系和谐,伴侣关系也一直在改善。我也坚信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没有好的夫妻关系,孩子就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供他们成长。
我也不曾想学习的魅力和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肯作出改变,大家都会改变。妈妈是一个家庭的润滑剂,不但要和每个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帮助其它成员成长。妈妈不是最有力量的人,但是她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也是离孩子最近的人,她知道怎么爱孩子,怎么保护孩子,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妈妈这个角色,看似牺牲最多,但是一旦觉察到孩子带给她的滋养和力量,一旦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就能追溯到生命的源头,重新养育自己,重获新生。
我不鸡娃,也努力不让自己内耗,如果自己不成长,即使孩子已经很优秀,自己还是会焦虑,因为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我想优秀就鸡自己,希望孩子变得优秀,那就努力做一个理想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