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说话艺术(三)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颜回,确实不负老师所望。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孔子家语·在厄二十》)
颜回的话一下子说到了老师的心坎上,司马迁用“欣然而笑”来描写孔子的反应。孔子说:“颜氏家的孩子太有才了!如果你有钱的话,我就去做你的管家!”
颜回经常得到孔子的表扬,除了他会说话外,也与他会选择回答问题的时机有关。他掌握了一个答题的秘诀:总是最后一个出场。
在能看到的文献记载中,孔子问众人问题时,颜回全都是最后一个回答。这可是个聪明绝顶的选择。孔子老师的教学都是问答式的,他一个一个地问学生问题,每个学生回答完后,他都要表态,有时是“哂之”;很多时候,孔子“不答”,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老师对你说的不以为然”。而且,孔子每次总是要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予以肯定。
在《家语》《史记》《说苑》等史料中,记述夫子与众弟子的对话时,毫无例外,都是颜回殿后,也都是只有颜回得到夫子的赞许。这可能出自颜回的谦让,更有可能是颜回的心计。颜回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陈蔡之间这次,让老师乐得忘乎所以,竟说出“你有钱的话,我去做你的管家”这种有失夫子身份的话,赞许程度远超过对曾晳那次。
《荀子》中,则记载了另一则孔子师徒的问答。孔子这次出的题目是“知者若何?仁者若何?”第一个出场的还是子路,子贡居中,按照常例,颜回仍然殿后。请看应试过程: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子·子道》)
在孔子的“庶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系统中,“君子”可谓是比较高的道德标准的人,因为“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圣人我是看不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士”则是有志向、有道德的一般知识分子。孔子评价的结果,子路最低,只是“士”而已;子贡成绩一般,算是及格,为“士君子”而已;而颜回最优秀,得到得评语是“明君子”。
如果让我们评价,恐怕多数人会给子贡的评价最好,因为子贡的答案不仅思想境界最高,而且也完全符合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孔子老师自己给出的标准答案。因为在《论语·颜渊篇》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这里的“人”只能理解为“别人”,不可能包括自己,比如咱们常说“人见人爱”,跟这里的“人”是一回事的。
子贡一定会纳闷,自己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掌握得最准,怎么才得到一个及格分?不过,我想,聪明的子贡也可能清楚,自己跟颜回比,印象分上明显占劣势,老师不是让自己找与颜回的差距吗?自己不是亲口向老师承认,“颜回比我强多了,我端木赐啊顶多闻一而知二,颜回则闻一而知十(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大咧咧的子路也不关心自己的成绩怎么样,稀里糊涂的子路也不考虑自己的成绩为何差。
处处走运的颜回,除了自己工于心计外,也与平时给老师留下的印象好有关。想做一个老师夸奖的好学生,颜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平时让老师高兴,最后靠印象分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