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创作人物篇第17期:带你去温暖的季节(不限定)带给你温暖的人的创作
1934年冬天一个早晨,屋外传来阵阵凄厉的寒风呼啸声,钻进墙壁裂缝涌入黑暗破旧的茅草屋,六岁的娟子在刺骨的寒意中被冻醒。又困又饿的她揉揉眼睛从铺着草席的土炕上坐起,爹娘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奶奶坐在炕头缝着件破夹袄,屋里的火盆只剩下一丁点儿火星。
奶奶小声告诉娟子,昨晚村里来了很多“当兵的”,娟子爹娘和村里的青壮年都躲到山里去了,那些当兵的现在就在外面,千万不要出去。
半月前村里曾来过一队穿着黄绿色衣服的兵,帽子上还有个“白色太阳”。他们大声叫嚷着用枪托挨家挨户砸门,把村里男女老少都赶到大街上。一个“大官”模样的人大声训话,说“暗通红军者杀无赦”。他们抓走了村里几个青壮年,说是让他们当兵一同“剿匪”,还牵走了村里仅有的一匹马和两头牛充作“剿匪”物资,村里老百姓从此对“当兵的”都充满了惧怕。
娟子不确定外面那些“当兵的”走没走,耳边除了寒风的嘶鸣,再也听不到其他动静。她遏制不住自己那强烈的好奇心,趁奶奶给火盆添柴的时候,悄悄跳下土炕,来到门前打开了一条门缝。
很多穿灰色衣服的人在村民的屋檐下或夹道的草堆里安静而又规矩的坐着,没有人大声喧哗。他们头戴八角帽,帽子上有颗红色的五角星,衣服大都破破烂烂打着补丁,有人甚至还穿着单衣光脚穿着草鞋。
娟子想看清楚一些,却一不小心将半个门扇都打开了,家门口几个穿灰色衣服的人听到开门声纷纷望来。
突然面对这么多陌生人的面孔,又看到他们怀里的枪,娟子吓得“哇”一声大哭起来。奶奶紧忙跑到门口护住娟子,和外面的人小心翼翼赔着不是,说孩子小不懂事,希望“老总们”放过她们。
一个年轻女兵走过来蹲下身哄着娟子,女兵很瘦弱,衣服显得空荡荡的,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看到同样瘦得如同皮包骨一样的娟子,女兵从身上解下一个干瘪瘪的袋子,从里面拿出半块风干的菜饼子递给娟子,那也是袋子里仅有的东西。娟子已经有好几天没吃饱过了,经不起食物的诱惑,止住哭声抓过菜饼子咬了一口。
女兵满怀歉意对奶奶说:“大娘,对不起,打扰到你们了。”
奶奶问他们是什么人,女兵说他们是“红军”。
“红军?”奶奶脸上流露出困惑,娟子也好像从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
女红军声音非常洪亮:“大娘,红军是咱穷苦老百姓的军队,是给咱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从不剥削老百姓,也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将来革命胜利了,让大家都有粮吃,有衣穿,过上好日子。”
娟子听不懂“剥削”是什么意思,但她听到“大家都有粮吃、有衣穿”这句话,这无疑是村子里男女老少都盼望的事。
看着眼前和气的女红军,又知道他们在外面冻了一夜,奶奶请他们到屋里暖和一下。女红军说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打扰老百姓,经不住奶奶再三邀请,她和门外几个战友进了茅草屋,在火盆前围坐成一圈,红彤彤的火光照亮了一张张年轻的脸。
奶奶给红军们烧了一锅热水让他们喝了好暖暖身子,红军们连声道谢。女红军叮嘱身旁的战友说,用了群众家里的水和柴,走时一定要付钱。奶奶说不必,问他们是否吃过饭,一个年纪很小的红军刚要开口,女红军抢先说道他们不饿,部队一会儿就要开拔了,等翻过了前面的山再吃。
街上吹起了集合的号声,女红军的身子从火盆前刚直起了一半,突然重重地倒了下去。其他几个红军急得不知道怎么办,奶奶把女红军抱在怀里掐了好半天人中,女红军才慢慢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喘着气。
奶奶问她怎么了,女红军无法开口答话,旁边一位红军难过地说,应该是饿的,突破敌人“围剿”以来,队伍已经断粮三天了。
奶奶看了一眼娟子咬了两口的菜饼子,又想起女红军空空的粮袋,她长叹了一口气,叫过娟子小声教给了她几句话。
娟子手里拿着那半个菜饼子,出门从村东一路跑到村西,稚嫩的童声响彻整个村子:“大家开门迎红军啦!奶奶说红军是好人,是咱穷人的军队,是给咱老百姓打天下的……”
太阳渐渐从灰色的云层里露出了头,村里家家户户打开屋门,请红军们到屋里取暖,躲到山里的人也陆续回家了。大街上搭起了行军灶,村民们拿出了家里储存的粗粮,香喷喷的菜干在锅里“滋啦”响着冒着热气,吃饱肚子的红军脸色渐渐红润起来。
村里人家的水缸都被红军挑满了,破旧漏风的房子也被修缮了,也有了过冬的柴。红军再三坚持付了粮钱,临时借用的东西也都完整归还。
队伍要出发了,女红军整好行装向娟子奶奶告别。娟子突然对这支队伍依依不舍起来,问女红军什么时候还会回来。
女红军把手搭在娟子肩头亲切地说:“队伍一定还会回来的,等革命胜利了,将来为大家建设一个不一样的新中国。”
娟子望着这支渐行渐远的队伍,手里拿着那块不舍得再吃的菜饼子。她在想,红军是什么人?是仅有半块菜饼子也要留给老百姓的人,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惊扰老百姓,还帮大家做了很多好事。这样一支纪律严明、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队伍,一定会成为千千万万个穷苦老百姓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