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五章——“要事优先”。看完发现,并不是教授寻常时间管理技巧,而是一套关于组织如何聚焦、如何取舍、如何将有限资源投入无限未来的战略哲学。它依然可以辐射到我们当前困境的根源,并为我们的“破局之战”提供思想武器。
一、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们为何必须从“多线作战”转向“重点爆破”
德鲁克说:“卓有成效的秘诀是善于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们常常陷于“多线作战”,但结果往往是,管理者的时间被撕成碎片,组织的精力在无数个“重要任务”间空转消耗,最终每个项目都只能做到“差不多”,却无法做到“极致”,无法形成穿透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力出一孔才能利出一孔。”我们每天晨读都会读到。但在与竞品的“低水平重复缠斗”中,我们分散了力量。而对手,却可能集中所有优势资源,在“白名单资质”、“场地选择”等一个个关键点上实现了“重点爆破”,从而实现了升维打击。未来的我们,还是要坚持“力出一孔”。 这意味着,对于公司级战略,如“白名单攻坚”、“出海”或“文旅融合”,我们必须赋予其最高的优先级,集中我们“最长的长板”——包括高管层整块的时间、最精锐的人才、最充裕的预算——全力以赴,确保打赢。这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唯一办法。
二、 “摆脱昨天”:我们为何必须有勇气“清零”过去的成功与包袱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会放弃这项工作,或搁置。不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
我们面临的“认知之局”和“能力之局”,其核心正是被“昨天”所束缚。我们过去的成功——花样少年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容易演变成德鲁克所警示的“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变得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习惯于固有的展演模式、熟悉的客户群体、既有的合作渠道,对于这些“过去的成功和活动”,我们缺乏“无情的检讨”。
德鲁克指出:“一位希望自己有效,也希望其组织有效的管理者,必然会自我检视一切的方案、活动和任务。‘这件事现在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果没价值了,就立即停手。”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定期审视与淘汰的机制。
对于那些投入产出比极低、仅因“一直以来都在做”而存在的常规活动,我们要敢于叫停。
对于那些占用核心资源却无法为公司构建未来优势的旧业务,我们要敢于收缩甚至放弃。
正如公司决定成立自有技术部,正是“摆脱昨天”依赖外包这一决策的体现,将宝贵的资源收回,投入到创造未来的自主能力上。
“要‘出新’必须‘推陈’。”我们下决心推动“花样少年”的文旅化与出海,就是在勇敢地“推陈”,开辟第二曲线。如果我们没有勇气从某些过去的舒适区中抽身,就永远无法真正拥抱未来。
三、 “先后次序的考虑”:我们如何用勇气选择未来的方向
在确定何为“要事”时,德鲁克给出了四条需要勇气的原则: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这四条原则,正是我们制定“逆势增长”战略时的试金石。
重将来:我们决策的依据,不应是“我们去年做了什么,我们已经投入了什么”,而应是“未来三年,什么趋势和机会将决定我们的生死?”
重机会:在“出海”和“文旅融合”面前,我们当然能看到巨大的困难,但德鲁克告诉我们,化机会为成果,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我们必须将目光从“解决内部旧问题”转向“捕捉外部新机会”。
选择自己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就盲目跟随。我们的“文旅化”路径,必须是基于我们自身基因和资源优势的独特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目标要高:30%的年增长目标,不是一个“安全和方便”的目标。它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常规,进行创新,这正是高目标的意义所在——逼迫组织超越自我。
结语:
“要事优先”,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勇气和战略定力的修炼。它要求我们有勇气面对过去的沉没成本,有智慧甄别真正的未来机会,有定力抵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将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人才和注意力——毫不吝惜地投入到那几件能够创造未来、构筑壁垒的“要事”之上。
在我们即将展开的“破局之战”中,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带领我们的团队,聚焦、聚焦、再聚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惯性前行”的困局中挣脱,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驶向那个我们共同期待的、逆势增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