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解题之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常用四句话: 

1.你是怎么想的? 

2.你是怎么想到的? 

3.你为什么这么想? 

4.你还可以怎么想? 前两句话解决70%的问题,第三句话解决20%的问题,第四句话解决最后10%的问题。 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那么老师的问题就应该更具启发性,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尝试分配讲题任务,并且升级了讲题的难度,不仅要讲题,

还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如何分析题目?

 2.如何解题? 

3.你是怎么想到的?

 4.归纳一般性的结论或方法。 我设置这4个问题,为了是防止以下情况的出现:

(1)讲题的同学只顾自己讲题完成任务,不能体会听者的感受;

2.听讲的同学能听懂,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听的同学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这样做;

3.学生讲完题没有多少收获。 我们平时让学生展示,学生只是这样上去讲一下就结束了,有些读答案的感觉,上来展示的同学,是需要给所有的同学作示范的,如何分析题目是必须要做的功课,教会学生分析题目是首先的步骤,必须要做,也是给同学们一个样本,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如何解题则是一个题目的完整解答,这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问题,知道如何解题,但是更多的学生是希望知道如何想到这种解法的,这是解决不会的根本。而展示的同学,如果能够说明自己是如何想到的,则就像是给了那些不会的学生一个钥匙,解决了问题的根本。 最后的归纳一般性结论或方法则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展示同学的归纳概括能力,这是高阶思维的培养;二是形成一般性的结论,也就是通性通法。获得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达到”解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再次完善一下经常要用的提问: 

1.如何分析题目?

 2.如何解题? 

3.这种解题思路你是怎么想到的?依托哪些条件或基本结构? 

4.归纳一般性的结论或方法。

 5.不同解法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用这样的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