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掌握孩子三大心理需求:
1. 能力感: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
2. 自主感:我发自内心愿意做某件事
3. 关爱感:我觉得做某件事是有别人支持
家长的责任是给予孩子三感。要鼓励,不要命令孩子或者替她做决定,要展现爱心。
会给孩子“三感加分〞的父母,
才能做出让孩子说 “我要做〞的教育。
孩子未来输赢的关键:
给三感减分
盯着眼前的结果 ❌
给三感加分
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尹建莉从不管教孩子,从不会对圆圆说,“到点了,该去写作业了。”“你今天必须要穿外套。”这样的管教方法是不尊重孩子的典型表现,对孩子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正常生长秩序会被打乱,反而不利于好习惯的形成。
尹建莉说,但“不管”其实是件比“管”更难做到的事。圆圆上一年级时,像任何一个孩子一样,也会因为贪玩而常常忘写作业。有一天,圆圆放学回家先看动画片,饭后玩了会儿玩具,然后又看书,等躺到床上了才想起没有做作业。孩子没写作业,尹建莉看在眼里,但她故意不提醒,因为她知道,这是个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机会。尹建莉虽然心里着急,但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让圆圆自己选择:“你可以现在不睡觉去写作业,也可以明天早点起来去写,或者干脆不写了。”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圆圆知道不写作业肯定不行,于是就老老实实地从床上爬起来去写作业。
尹建莉觉得,在这种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的是理解和宽容,而不是批评;允许孩子做错事,让孩子自己体会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父母的提醒,父母也不会陪着她写作业。
从那以后,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圆圆一直都很自觉,尹建莉再没操心过。
尹建莉认为,家长为孩子规定写作业时间,监督孩子写作业或陪孩子写作业等“教育方法”,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在制造麻烦。在陪伴和监督下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而不是内心的。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监工。孩子是不喜欢“监工”的,虽然他表面会暂时屈从,但内心绝不会听父母的话。只有“不陪”才能给孩子留下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不陪”其实是在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不仅如此,尹建莉的“不管”还有点“过分”,比如从不检查圆圆的作业、不看圆圆的考试分数、不给圆圆报辅导班、也不给圆圆买课外辅导教材。尹建莉说:“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做的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对知识的好奇心,寻找答案的兴趣,平和的学习心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