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难题35问》

第一辑:师生关系篇

1 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极度恶化,怎么办?

(1-33页)

一、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和学生长大后辱骂教师等现象,可能与他们童年时的经历有关

二、施与受的不平衡是破坏师生和谐关系的根本原因

教师带着期待而付出,接受的一方(学生)则感觉自己背负着回报的义务。教师付出越多,学生压力越大。如果付出方明里暗里向孩子指出:“我是为你好!”孩子内心则会更加无助且愤懑——他明明感觉压力很大、很难受,却连反驳的理由都没有,因为对方确实是为了自己好啊!这时候,除非最终的施与受达到平衡,否则无论是付出方还是接受方,都不会满意。孩子压力太大的时候,便会爆发。

三、对于个别问题过于严重的学生,“放弃”有可能是另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我们就要一意孤行,认为没有自己教不好的学生?从理论上讲,教师或者某学校放弃某个学生,其实不是真正的放弃,而是如同医院要求病患转院、咨询师把来访者转介同行一样,是尊重事实的做法(不负责任地开除学生例外)。毕竟每个教师的性格、价值观不一样,能力也有差别,何不让学生去找更适合自己的导师?

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为班级为他人付出,增加其价值感,让施与受更平衡,可能会更好地减轻他们的压力。对于学生的爱,更适合“有条件”的爱。

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的,过度付出的父母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