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在车胎上的“刺”》
焦点理念讲“关注正向,得到正向”,运用赞美、振奋性鼓舞等技术,倡导人们学以致用。其实,我觉得这理念做过妈妈的人都具有。不信就回想一下孩子丫丫学语时,那时,孩子无意识发出ba--ba ma-ma da--da这些音时,您是怎么认为的?又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你会认为孩子在叫“爸爸”、叫“妈妈”,并因此而喜不自胜,夸孩子“宝宝,真能!”并因此开始教孩子叫“姑姑”“奶奶”等称呼,哪怕孩子把“姑姑”说成“嘟嘟”甚至“猪猪”你都会夸孩子,会目不转睛地注释着孩子,会不厌其烦地跟她/他说“姑——姑”“姑——姑”……这难道不是“关注正向”和赞美吗?这是发自内心的关注正向,发自内心的赞美呀!
再回想一下教孩子走路时的情景:
你不急不躁,双手放在孩子胳肢窝,等孩子站稳了,慢慢慢慢松开手,退到孩子对面一两步处,张开双臂,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笑容,都在传递着一种信任,传递着能量,孩子挪了一小步甚至刚一抬脚你就喊着“慢慢,慢慢,好——好”,孩子一个趔趄跌倒了,你第一反应是把孩子抱到怀里安慰着“没事了,没事了。”然后再让孩子练习。这就是振奋性鼓舞啊!
可是,可是,可是孩子慢慢长大了,你怎么就变了呢?变得没了耐心,比如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他反应迟一点你就着急,一着急就是高八度的嗓门;变得有点贪心,比如,你让孩子赶快做作业,做完了再玩,孩子终于做完了,你又说“马上该小升初了,再做一份试卷吧”;变得总是挑错,比如,考试成绩,满分100孩子得了99,你不但不赞美反而追问“那1分哪去了,又粗心了吧?”
急躁、贪心、挑错思维就像扎在孩子“自信心”车胎上的一根根细刺,车胎开始“慢撒气儿”,终究是跑不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