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这是工作室2022年暑期集体参与第十四届名师优课——统编语文初中阅读专题研讨会的线上观课。
一、课例简述与简评
这节课是惯有的余式风格,开门见山,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用话题或活动代替问题。
开篇直奔主题,余老直言“这是一篇长文、美文,我们要用它来上一节课文表达艺术欣赏。”然后明确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理解一篇,细读一段,背诵一节”。
【点评:余老把课堂教学模式化为“理解一篇,细读一段,背诵一节”,这其实有很强的操作性,是长文短教的一种策略,这也是余老从自己大量案例中提取出来的可供大众学习借鉴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更愿意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上好三观课”,所谓三观,即:宏观上理解一篇,中观上细读一段,微观上突破一点。突破一点,就因文而异,因生生异了,在这一课,可以是背诵一节,在另一课可以是抄写一段,仿写一段,等等】
同样,体现余老个人教学观的知识先行,铺垫在前的是各种PPT,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常与字词。在教学准备环节,先后展示作者、壶口瀑布、字音字形认读。
【点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字词展示,除了课下注释个别补充之外,余老还帮学生归类整理了写瀑布之声形的12个短语,写瀑布之态势的12个短语,写瀑布之精神的8个短语。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词语,全是余老帮学生完成的,学生只需在课上读一读。我们来逆推这个1分钟的读词是时间背后的功夫,老师要能发现文章中这诸多写水的词语,然后要有敏锐的视角发现它们可以分成三类,才能形成这样的一个分类积累的小卡片。这个卡片的形成对语言的敏感、思维的敏捷都有很高要求。这个过程要是能变成学生的学习学知过程对学生语感与思维的培养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遗憾的是余老采取的是直接呈现式,这让学生语感与思维的训练又少了一次好机会。
同时,这个不同也让我们看到余老虽然年过70,但一直在求新与突破上前进着。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5分21秒的知识铺垫之后,给出了这节课的第一个赏析任务——根据课文第一段说明全文的精致结构。余老用这个活动来到达让学生体会全文的构思美。
【点评:此环节,由于在活动之初,余老引导了学生从“两次”入手进行赏析,学生能很顺利地分析出全文的结构,余老在点评的过程中顺代把相关结构的知识渗透其中,不留痕迹。这个环节用时8分钟左右。(如果主办方没有剪去学生读书批注时间的话)同样,这个环节有小结,方式也是一贯的余氏做法,用PPT把老师解读的,预设的投影出来让学生做笔记。】
第二个赏析活动的话题是品析第四段的表达艺术。老师在布置要求的时候,降了个维度,让学生给这一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批注,交流,并告诉学生,这些就是成功使用了艺术手法的地方。这个环节用时15分钟,学生活动很充分。发言角度也多样。
【点评: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优秀,老师的点评语更是精彩,值得反复观摩学习,从中提练可学习的条规出来。】
第三个活动,读背品析最后一段,用时7分钟。
结课,以梁衡的文句结束。
【点评:在第三次活动与结课中,关于梁衡就散文的三美观点与对黄河的赞美顺势导入,与活动密不可分,可谓高明。只是结课用时很短,短得有点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