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间教室是一本教育书籍,也是一本文学书籍。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其中又蕴含着作者桃夭老师深刻的教育思想。读起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轻松愉悦,又在不知不觉间被桃夭老师的教育理想和信手拈来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种下一间教室》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最初有一些疑惑。教室怎么可能是种下的呢?教室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吗?读了第一篇我突然明白种下的的不是教室,而是在教室中种下教育理想信念。而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他们的生命在这间教室里成长,终究有一天会如花朵般绽放。而决定每一粒种子能否开花的园丁就是老师。以教师的思想之水去浇灌这些未成年之花。
每来到一间教室,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们都充满了很多美好期待。希望我们可以把这个班带的风生水起,希望这个班的学生阳光快乐,自由成长,但又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希望班里多一些优秀的学生,少一些问题的孩子。希望同学之间宽容有度,和谐相处。我们会把很多教育的美好赋予这一间教室这一个班级。但现实往往就像桃夭老师的第一天感觉那样,无比疲惫,状况百出。
当我们最初的那个美好的梦被现实打碎,我们要依然相信这些沉睡的种子会被我们唤醒。
桃夭老师用有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先把内心的那颗等待绽放的种子安放在教室这块沃土中。
桃夭老师用心的装饰教室,在教室中准备了孩子们喜欢看的图画书,给每一个孩子写了一封信,给孩子们讲绘本《小种子》。教室依然是破旧的,但黑板上的装饰画、欢迎词是美好的,暖心的,教室里的图画书,是等待大家阅读的,一切都是教室里可有可无的东西,又是开学初一间教室该有的样子。环境的改变虽然不能立刻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变化,但一间教室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开学第一天师生之间是陌生的,但老师的一封信、给孩子讲的一个绘本,就可以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学,老师在讲小种子绘本的时候,让这些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小种子,小种子知道,在它的身体里藏着一朵花。桃夭老师还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梦想,写下自己的愿望。不是每粒种子,都知道自己将来有一天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也不是每粒种子,都一定努力去开出一朵花。老师就是那个一直引领他们开花的人。
原来有一种思想认为,仪式感是表面的形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后来发现仪式感很重要,说明你对这个日子的重视,对这件事情的用心,对仪式中的人的尊重。生活中需要仪式感,师生之间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是连接情感的纽带。最近几年我也很重视开学第一天的仪式感。会用心地装饰一下教室,会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和问候迎接着每一个来到教室的孩子。但我做的这些出钱的尝试还远远不够。
这也让我想到了张老师在接一个非常混乱的班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所运用的仪式感。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第一次握手》。开学第一天,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肆意展示着自己的顽皮,希望给老师一个下马威。没想到老师却要和他们一个个真诚的握手。突如其来的尊重,让孩子们一下子变得安静,师生之间的故事也就开始上演。
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学生,但这些温暖的仪式感让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互相影响的教育已经开始。多一些走心的仪式感,让每一次开学,都可以成为学生铭记在心的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