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什么要转型?
转型是因为感受到了危机。微软作为个人电脑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曾经连续多年都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然而,后来的微软却几乎完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智能终端、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电脑重要性在降低,被以智能代表的智能终端快速取代,然而微软并没有看到时代的快速发展,跟着时代趋势改变,并快速行动,微软对这股浪潮毫无反应。
当时外界评论说,微软已经沦为一个专门给电脑打补丁的公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无足轻重。在微软内部,也弥漫着悲观情绪:员工们认为微软已经失掉了创新的灵魂,再也无法引领新时代的技术潮流。
更要命的是,曾经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微软,蜕变成了一个官僚体系,大家忙于内斗内耗,根本没工夫理会外部世界的变化。
有人画过一幅漫画,讽刺微软的组织文化是各个部门拉帮结派、相互敌对,都拿枪指着对方。
而微软的改变是纳德拉上任CEO,他的首要的工作是重新“寻找微软的灵魂”。
在第一天的演讲中,纳德拉确立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并引导员工思考是什么使微软与众不同,也就是:如果微软消失了,这个世界会失去什么。
纳德拉为公司找到的“灵魂”是技术的全民化和个性化。微软要想实现自己的新战略和灵魂,只能借助云服务,以定义“人类体验的移动性”。
但是,共识的塑造不仅需要有人告诉大家“路就在那里”,更需要领导者就共识进行频繁沟通,以达成一致。
纳德拉回忆说,在一次公众会议上,当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部iPhone手机时,现场观众先是一愣,然后发出了哄堂大笑。
大家完全想不到,微软的在任CEO竟然会当众展示老对头苹果的产品。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纳德拉打开这部手机,屏幕上出现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微软产品图标——Outlook、Word、Skype等等,以及一系列微软最新的移动应用软件。
这是微软为iOS平台专门开发的软件版本,不是简单拷贝和移植,而是经过了精心优化。
观众明白了纳德拉想要传达的意思:微软不再画地为牢,而是以合作共赢的心态,将旗下软件向竞争对手平台开放。
在纳德拉的推动下,微软将自身定位为苹果、安卓系统的顶级应用开发者,与曾经的竞争对手展开深度合作。
纳德拉在就任CEO之前就基本理顺了微软的云业务,并扫清了内外障碍。
正式就任CEO以后,纳德拉只需要顺势再往前推进一步,正式宣布“云为先”的核心战略——这等于是为云业务“正名”,明确云业务在微软内部的优先地位,集中优势兵力加大对云业务的投入。
纳德拉表示,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近在咫尺,这是巨大机遇,同时也倍感使命的艰巨。
2015—2018年, 微软云业务收入以每季度90%以上的惊人速度增长,震惊业界。
短短几年内,微软迅速超越谷歌,成为与亚马逊平起平坐的云服务巨头;Azure也成功取代Windows成为微软新一代增长引擎。
成功的转型必须抓住牛鼻子。首当其冲的,就是及时把握住新的趋势和机会。
纳德拉推进了两条转型战略:首先是直面现实,不再把Windows作为微软的核心增长模式,而是逐渐让Windows走向免费,同时将微软的应用软件向竞争对手平台开放。
其次是宣布“云为先”战略,让Azure取代Windows成为微软新一代增长引擎。
生存抑或者死亡的现实就摆在这里,我们只有逼自己去完成之前只喊没做,或只做但没做到位的该做的事情,逼自己去洗心革面,置之死地而后生!
微软的转型与任何巨头转型的故事一样,都必须抓住产业变革的最新浪潮,超越过去成功的包袱。微软代表了PC时代的巅峰,但是在随后的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都大跌眼镜,无力回天。
传统企业转型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因循守旧并不能带领企业继续前行,顺势而为,方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时代。
关注我,
带你告别传统营销
引爆网站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