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正是读书天”读后感

      确实,暑假是老师们最好的阅读时间。那么怎么阅读呢?郝老师提出三种阅读建议:

1.深度啃读。因为暑假有足够的时间研读一本学术著作,一般这种书短时间内很难读懂。

2.主题阅读。就是为了真正领会某一主题而购买与之相关的书籍集中研读,主题性阅读是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快捷途径。

3.专人阅读。确认你欣赏的、曾经深刻影响你或能根本改变你的学术大家,穷尽办法将其出版的和未出版的所有作品拿到手,用较长时间慢慢研读。长期浸润,你对他的思想以及思想的演变有了深刻领会,对形成自己的写作和语言风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好比登山,不同的台阶意味着读不同的书。魏智渊老师把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粗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案例型书籍。如班主任工作手记,名师课堂实录等。这类书籍我读得最多,像音乐名师教学设计,还有名师成长足迹之类的书我翻阅不少。这类书读起来轻松,但是实用,可以模仿。特别是我由语文学科转型教音乐,初入门时也没有专业教师引导,只能依靠阅读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或教学设计来摸索音乐课堂的思路。我觉得这十多年自己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课堂模式。

第二类是经验型书籍。这些经验,即使从理论上有所阐释,也不是严谨的学理阐释,而是随想式的,散文化的,具有丰富的进一步阐释的空间。此类图书中的极品,首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曾读过一遍,但是不够深入,现在又开始了啃读,准备边读边写反思。计划在研读《给教师的建议》后,开启《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的阅读。

第三类书籍是分析型书籍,这是精确时期阅读的书籍,往往包含一种或几种武器并有精当的阐释,例如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以及对学科核心知识进行清理阐述的书籍。像《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终身成长》等书籍,去年都曾完整阅读,撰写了比较肤浅的读后感。个人觉得教师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必不可少,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老师。

第四类书籍是原理型书籍,这是介于精确时期与综合时期之间的阅读书籍。原理型书籍往往是对某门学科基本原理的概括总结,当然不同的大师会有不同角度的概括。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这类书籍应该是我当前急需补充的,同时个人的专业发展期也正介于精确和综合之间,再努把力就能进入综合期。

第五类书籍是哲学型书籍,是综合时期的阅读。其实一切哲学都是教育学,任何学问,如果一直追根溯源的话,最终都会从哲学这里找到源头。这是我后期需要攻克的堡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