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政绩考核,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政绩考核,作为引导领导干部行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挥棒”,其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以高质量政绩考核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的关键课题。

       政绩考核的“度量衡”,需校准考准。“考什么”直接决定干部“干什么”,关乎干部工作方向与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做到精准考核,分级分类是关键。党委系统、政府系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单位,其工作重点与职责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围绕各自的工作特性,将反映干部政绩观的行为特征进行细致梳理,在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经营业绩等方面设立区别化、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如同“显微镜”,需擦亮写实。考核方式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实现从人中识人、事中知人、物中察人,防止考核片面化。平时考核能及时了解干部日常工作状态与表现;年度考核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评价;专项考核针对特定任务、项目或问题展开深入考察;任期考核则从更长远的角度评估干部在一个任期内的整体工作成效。在考核过程中,要深入实地考察,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蹲点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识别干部,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将印象打分转变为精准打分。

       考核结果运用是考核的落脚点,需做好“后半篇文章”。考核结果若得不到有效运用,考核就失去了意义。对那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奖励,让实干者有动力、有奔头;对那些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干部,要严肃处理,视具体情形采取免职、轮岗交流等措施,形成有力震慑;对政绩观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开展谈心谈话,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其剖析根源、限期整改,帮助他们端正政绩观;对政绩观存在偏差的干部,强化党性教育、政绩观教育,通过“导师帮带制”、专业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只有奖惩分明,才能真正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质量政绩考核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高质量政绩考核的激励作用与鞭策作用,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提升干部政绩考核的纯粹度。让我们以高质量政绩考核为抓手,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