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简单翻译下: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名字叫做鲲。它的身体不知有几千里那么大;鲲变成鸟,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也不知有几千里那么大。展翅奋飞,双翅如同垂在天边的云层。这只鹏鸟呀,借着大海风起潮涌飞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简单翻译下:《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书上说:“鹏鸟往南海迁徙时,拍击起来的水花有三千里之长,乘着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海面波涛汹涌的气息。”状如奔马的雾气,自由浮动的尘埃,都是被风吹起来的。天色青青,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是因为过于遥远而看不到尽头吧。从高空往下看,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罢。
【谈心得】
这篇《逍遥游》是庄子最为人知的代表作,开篇的鲲与鹏几乎成了庄子的专属语言,其恢弘大气、不拘一格,充分展示了庄子飘逸洒脱的个性和浪漫奇妙的文风,读起来也是极具美感,让人久读不厌、茅塞顿开。
逍遥游用庄子自己的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是庄子追寻的“无所待、以游无穷”的生活;说的直白点,就是掌握宇宙自然规律,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绝对自由,当然这种超越时空、超越物质的绝对自由,大概只能在梦境中才有吧!
庄子的逍遥,应该就是人们酷爱庄子的核心原因之一吧,很多人愿意用心去读《庄子》,把灵魂至深交付与庄子,也正是向往这“逍遥”二字吧。但是人们为什么会渴望逍遥呢?
有人说读《庄子》,就是要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停泊的港湾;也有人说读《庄子》,是要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界里,找一丝看到光亮空间;更有人说读《庄子》,就是远离麻醉自己的心灵,远离现实生活的黑暗。
现实的确如此,《庄子》可能是诸子百家中实用性最一般的学说了,甚至一度被排除在经书之外。那些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所谓英雄,在凯歌高奏、狂飙突进的时候,是很难想到庄子的;只有在他们遭受挫折、无可奈何时,才会感叹庄子的逍遥。
所以庄子曾经提到儒家宣言的的仁义礼乐被圣人用得少,被强盗用得多,原本应该是行善的工具,反而成了作恶的手段,所以推崇仁义治国,必定被人利用,背离本身的初衷。但实际上庄子的恬淡虚无、逍遥自由,难免也成为满足功利目的的工具了。
因为能看见的逍遥,都是有权有势的逍遥,那些为所欲为,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权力争斗、军事行动,高深的拿庄子来缓和紧张情绪,美其名曰平常心;反倒是到内心深处去寻找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正逍遥的寥寥无几。
就像鲲化而为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用它极大极广的目光俯视天下,能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历史上《庄子》最盛行的时代,莫过于魏晋时期的玄学时代,那些热衷于庄子文学的都是凭着稳定的高官厚禄,彰显高雅的贵族品位和文化休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