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读书感悟
---观课议课要有教师立场
陈大伟教授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著作上篇第五节提出鲜明观点:观课议课要有教师立场。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综合性、差异性、情景性、选择性实践特点,所以基于教学实践的观课议课要走向理解性观察、支持性观察、发展性观察、自助式观察;让教师愿意“听”,生存安全上要谅解彼此、情感态度上要“同在共行”,贡献意见要有真实的价值;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给授课教师当助教,用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研究。
走向理解性观察,不仅要理解授课教师的处境和经历、意愿和追求、而且要理解教学行为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要理解教育的其他可能性和改变,在理解地基础上发现和选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教学,推动教学变革。---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37.
我的思考:我们在观课时,要有包容理解的心态,而不是带着挑刺的目光。从授课教师的立场,理解这个教学环节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的价值在哪里;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带给学生的学习变化是什么。对观察到的教学现象如实描述,提出建设性交流问题,和参与者共同探讨未来教学的多种可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观别人的课,反思自己的课。
观察者的水平不是体现在能否展示自己上,而是体现对授课教师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支持上。---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37.
我的思考:把自己当专家,带有倾向性观点议课,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头论足,这就是观察者展示自己的行为。有价值的支持,首先是得到授课教师认可的支持,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私密性极强的空间,如果得到不授课教师的认可,再有价值的支持都毫无意义。其次是面向未来课堂建设的策略支持,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参与者建设性的建议,就是对授课教师有价值的支持。
发展性的课堂观察主张在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教育想象力,面向未来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可能性空间,贡献教育智慧,从而奠定教学实践变革与教学创造的基础上,促进教学与教师发展。---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37.
我的思考:“教学现实”就是遵循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和差异性特点,允许授课教授出现失误(但不是知识性错误),不批评不指责,要努力形成教师用家常课的心态,来上观摩课的教研氛围,这样才会有真实的课堂,有真实的困惑,才有观课议课的必要性。通过参与者的集体智慧,让未来的课堂教学更精彩,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
相反,如果你在观察时不是首先想如何指导别人,而是首先想“如果自己来教会如何教”,并找到成熟可靠的实践方案,你和其他参与者讨论时,就会更有底气和自信。---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37.
我的思考:何谓“自助式观察”,就是要通过别人的课堂教学问题,思考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案,目的是观察别人的课,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观课议课活动不仅仅是议别人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而是要思考自己未来课堂教学变革的可能性。
在情感态度上,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要“同行共在”。提倡“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观课议课对话交流要尽量做到《论语》中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41.
我的思考:卢梭说:“一个人抱着什么目去游历 ,他在游历中,就知道获取同他目有关知识。”我们如果带着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目的去观课议课,就能做到用仁爱和关怀去对话,用谦逊和真诚去观课,用客观思考和辨析去议课。观课议课时就会不以主观意识妄断客观现实(毋意)、不犯绝对主义错误凡事辩证看待(毋必)、不固守成规而深知变通(毋固)、不存我见以事实说话(毋我)。
课堂观察要“察”课堂上的事实,要“察”因果,要“察”教育现象背后的东西,从中获得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察”是询问,“察”是观察,“察”是推论和判断,“察”是尽可能“读懂”和“读透”课堂。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要求:“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41.
我的思考:课堂教学观察是观课议课的前提,唯有仔细认真观课,才能有高质量的议课。观课要抓住和自己认知有冲突的教学片断或教学现象,分析这个教学现象后面所隐藏的复杂的因果关系。议课时,先如实描述这一教学现象和自己的疑惑,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询问授课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的原因,后交流自己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现象。最后,和全体参与者在“和而不同”中探索正确教学策略多样可能性,为未来课堂教学改革提供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