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佳兆业的楼盘已经停工几个月了,感觉是要烂尾的节奏。
听说时不时会有人购房者会去楼盘门口静坐,不知现在有没有进展。
想想一个刚需型楼盘就此烂尾,背后几千个家庭不仅钱房两空,还要背上银行欠款,心情就很难不沉重。
谁该为他们的不幸负责呢?
难道买房人只能自认倒霉,恨自己当时没有预想到开放商会出现资金流问题,房子会烂尾?
除此之外呢?
为什么可以允许开发商卖两三年才能交付的期房?开发商按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就可以获得预售证的规定,是否依然让消费者承担较大的风险?其中的风险是否又被评估到位?
相关法规明明有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把购房款放入专用监管账户,为什么还会出现开放商不放入账户的情况,其中存在哪些监管漏洞?有什么防范措施?
开发商制定的一系列不平等合同,购房者放弃购买要赔偿定金,开发商烂尾、质量差却还不赔偿,为什么大行其道?
相较于开发商来说,购房者作为弱势群体,出现问题后,管理部门有什么帮助他们的途径?
·····
去年本来也打算买佳兆业楼盘的房子,但后来因为一些问题,最后没买成,如今想来,自己确实也十分幸运。
如果当时买了,想必自己现在也是为在为房子焦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