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1 阅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早有听闻,直到最近几天才看,这本书的主体是作者对汉、唐、明、清朝代的演讲稿集结成中,主要讲这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税收制度和军事制度,在纵向的述诉中杂夹着个人的看法和感想,篇幅不长,但是可读性蛮强,让人很快看完,且有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下面谈谈看书的两点感想:

第一,作者不愧为史学大家,对历史的细节掌握能较好还原历史发展变迁原貌。现在的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相信已经大有改观,而且对学生学历史的考查肯定也更深入更全面。但是回想自己读初高中的历史书,“时间+主体做了什么”是历史教材陈述的主要句式,有时会对事件做个简要定性概述,线条粗矿,缺乏对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及细节的展示,由于基本没有课外补充读物可以看,所以学生学得怎么样,完全要看教历史讲得怎么样。钱穆在这本书中,从很多历史细节,尤其是从人事人的表现来展现政治的发展变迁,而从这些人事表现与制度的互动中,让人感受到作者一再强调的一点,许多制度制定初心是好的,制度是进步的,但是它的完好执行,需要配套制度配合推动,而且任何好的制度,在它落实执行的开始是顺利的,但是毕竟人事会变,尤其是集体的懈怠,会导致制度的执行走了样或执行不下去,比如说中国历史的税收制度,通常税收制度在王朝末年执行不下去的时候,正是一个王朝奔溃下去的时候。由于地方土地兼并厉害,赋税难以上收,中央不能为继,军队无钱打仗,作为皇帝只能眼睁睁的看到王朝的复辟;再比如就政治比如说为什么明末大军没有打赢区区满人部落时,作者就认为,明末的军队面对满人入侵现东北边境困境时,为什么会出现明大军被少数满人打败的现象时,作者认为主要是国家承平日久,军库的军用服装和武器大部分已经陈旧有关,且很多士兵匆忙从南方征集长途跋涉过来,在适应东北寒天气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现实挑战,但这固然展现了作者宽容仁慈的一面,但在分析时感觉不够全面。

第二,作者对中国传统政治和历史文化确实自有一番信心和热爱。在对历史细节偏僻入里的剖析中,作者认为中国的传统历史并不是革命年代所说的专制落后,而是在很多方面结合中国的实际,有很多创见的举措,许多政治举措比西方早了很多年;在他的陈述中,比中国的历代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君、名臣名相等给予了很多人性的理解,他认为,汉唐在政治制度尤其是皇权和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平衡方面是挺好的,越往后,政府的权力越集中于皇帝手中,中央越来越集中,导致地方政治很多弊端,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尤其是明以前的不但不专制,而且是民主的,对元以前的诸多朝代来说,中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读书人手中,但读书人不是特此哪一个,所以相对平等正是因为这种民主,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没有社会力量;不但不是人治,反而是法治的,即很注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但是到了清代,由于其统治主要建立的满族部落手中,所以很多制度的制定有很多私心。从作者的观点来看,一方面,他认为国家一定要统一,中央要有一定的权力集中,这样免于政府的决策贯彻执行不下去,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中央不要过度集中,地方政府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很好权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作者的这本书中,没有看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而这也是中国政治必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