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得了伤寒五六天了,有段时日了,机体的体能消耗也很大了。只有头部出汗,说明能量往外发散的量少,只供头部出汗,而其他部位出不了汗;微微怕冷,说明寒邪也被机体的抵抗力消灭得没有那么强盛了;手脚冷,说明参与循环的能量减少了,因为能量是从手脚的三阳三阴经开始,随着各个经络而往体内供应,所以可以判断供给的能量多少;心下部位发满,说明病理产物停滞在小肠了。不愿吃东西,说明消化系统对食物有所抗拒;也说明消化系统的功能出现了病理变化,原因就是小肠功能异常,使得整个消化系统都出现了异常的表现,属于连锁反应。大便干燥,说明往大肠供应的能量减少了;脉摸起来细,说明参与循环的能量不足了;“此为阳微结”,意思是能量在小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停滞,使机体把大量的能量往小肠供应,来排小肠的病理产物,这样一来,供给到别的地方的能量自然减少了;从条文看,患者既有体表的症状,又有体内的症状。脉陷进去,说明能量在往体内大量供应,说明邪气在体内,机体为了排邪气而将大量的能量往体内供应了。出汗只在头部,说明能量供应少,只供头部出汗,是能量少的表现,所以讲“阳微”;假设完全是生命状态低下导致的话,按理讲不应该有体表排邪气的症状了,应该表现为体内系统排邪气的症状,如拉肚子啊呕吐啊等等。这个病是半在体内,半在体外。脉虽然是陷进去的,且是紧张的,但不是少阴病。这是因为如果完全是体内的疾病的话,不应该要通过发汗的方式排邪气;而患者现在有头部出汗的症状,所以看出不是少阴病,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喝了小柴胡汤,就可以把靠近体表的邪气排出体外了;如果还有没好利索的感觉的话,就说明是体内的邪气没排干净的缘故,所以就将体内的邪气通过拉肚子的方式排出去病就可以好了。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甘草各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得了伤寒五六天了,有段时日了;机体和邪气斗争了这么长时间以后,体能也出现了匮乏,机能也下降了。出现呕,说明能量往外发散不利;而发热,说明虽然能量发散不利,但机体总的机能还是要通过汗液把邪气发散出去;这是能量的发散机制,即胆囊和三焦机能衰退的表现,所以讲“柴胡汤证具”。但医生不仅没给发汗,反而给患者服泻药,给机体以相反方向的打击;但机体的总的机能仍然无改变,也就是“柴胡证仍在”的患者,当然还要用柴胡汤治疗。这是因为虽然给患者拉肚子,施加与发汗相反方向的、向下的拉肚子的力量了;但机体要通过发汗来排邪气的总的基调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在柴胡汤证的范围内,所以讲“不为逆”。但毕竟往外发散的力量进一步减弱了,能量也被大量消耗掉了,所以要好病的时候,机体必须得有积攒能量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时候机体的体能是衰退的,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一种铆劲的症状,这就是“蒸蒸而振”的原因;等能量达到能发汗排邪气的程度的时候,机体就能发汗了,病也会好。如果心下部位,即小肠发满达到硬的程度,还伴有疼痛,说明这是结胸病了,所以治疗得用大陷胸汤了。如果是光发满,而没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这个病是痞证;而痞是寒邪和能量往小肠侵袭,小肠的功能受到抑制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因为小肠的机能被抑制了,所以能量的产生也发生了异常,能量的发散也不活跃了,所以症状不像结胸那么重;而结胸是病理性热侵袭小肠,所以小肠的功能会病理性地亢奋,能量的产生不会出现异常。但能量的发散因为受到拉肚子的力量的影响,往外发散和往下发散的力量发生了拧劲的情况,所以能量即使产生了,也很少能发散出去,就导致大量的能量停滞在小肠部位,所以症状也很严重。治疗应该先振兴小肠的机能,然后将侵袭到小肠的寒邪和能量,通过汗液和胃肠道缓慢地排出体外就能好病,所以这就不是柴胡汤证了。选方就是半夏泻心汤,但只讲适合用这个方,讲的是一个治疗原则的问题。还有注意药的煮法,也是跟柴胡汤一样要去渣重煎的。
方歌: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