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夏,五月,寿阳久雨,大水入城,房屋都被淹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勒兵驻扎在城墙上,水势还在上涨,于是登船,紧靠墙垛停泊,城墙距水面只有两个墙板的距离。将佐劝李崇放弃寿阳,退保北山,李崇说:“我身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因为我的德薄,导致天灾,淮南万里疆土,都在我身上,一旦我拔腿而去,百姓即刻瓦解,扬州之地,恐怕就不为国家所有了。我岂能爱惜自己,而愧对王尊!只是可怜这里的士民,无辜同死,大家可以编结木筏,前往高地,各自想办法逃生,我必定与此城共存亡,希望诸君不要再说!”
扬州治中裴绚率城南居民数千家乘船南下,避水于高地,以为李崇已经回去北方,于是自称豫州刺史,与别驾郑祖起等送人质到南梁请降。南梁振远将军马仙琕派兵前往接应。
李崇听闻裴绚叛变,不知虚实,派国侍郎韩方兴单船前往,召他来见。裴绚听闻李崇还在,怅然惊恨,回复说:“之前因为大水狼狈,为众人所推举。如今大计已定,不可挽回,恐怕人民已经不再是您的人民,官吏也不再是您的官吏,希望您早回北方,不要侵犯将士们。”李崇派堂弟、宁朔将军李神等率水军讨伐,裴绚战败,李神追击,攻陷裴绚大营。裴绚逃走,被村民抓获,押回,走到尉升湖,说:“我还有何面目见李公!”于是投水而死。
裴绚,是裴叔业哥哥的孙子。郑祖起等皆伏诛。李崇上表,要为水灾承担责任,请求解除自己刺史职务,北魏主元恪不许。
李崇深沉宽厚,有方略,得士众人心,在寿春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敌寇前来,无不被他摧破,临近的敌人都称他为“卧虎”。南梁皇帝萧衍屡次设反间计,希望引起北魏主元恪对他的猜疑,又授李崇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诸子皆为县侯,而元恪一向知道李崇忠笃,委信不疑。
华杉曰:
李崇说“愧对王尊”,是指西汉时期,王尊任东郡太守,黄河满溢,淹过金堤,全郡老弱奔逃,王尊驻扎在堤上,吏民向他叩头,劝他离开,王尊不肯。后来,堤坝崩坏,吏民都奔走逃命,只有主薄站在王尊身旁哭泣。王尊巍然不动。不久,水势稍退,官民都敬佩王尊的壮勇。
这就是历史,一个英雄,可以激励世世代代的人。当你遇到什么情况,历史上总有和你处理过同样事情的英雄模范。
8、
六月十日,南梁新建太庙。
9、
秋,九月七日,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
10、
北魏恒州、肆州二州地震,群山鸣响,有一年之久,还不停止,人民被覆压,死伤甚众。
11、
北魏主元恪前往太子宫,任命中书监崔光为太了少傅,命太子向他下拜。崔光推辞不敢当,元恪不许。太子南面再拜,詹事王显启禀皇帝,请求跟太子一起下拜,于是太子宫宫臣全部下拜。崔光北面而立,不敢答礼,只向西面叩拜致谢,然后告辞退出。
十三年(公元514年)
1、
春,二月八日,南梁皇帝萧衍举行天子亲耕典礼,大赦。
在刘宋、南齐时期,天子亲耕都在正月,从此时开始改为二月,并且祭祀神农氏。
2、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衰老,与子孙们聚敛财富,贪得无厌,官吏百姓都苦不堪言,都说要发生叛乱了。北魏主元恪派中书舍人刘桃符前往慰劳田益宗,刘桃符回来,启奏田益宗家族侵扰百姓的情况。元恪赐诏给田益宗说:“刘桃符奏闻,你的儿子田鲁生在淮南贪暴,如此下去,损坏你忠诚报效的形象。可以让田鲁生回到京师,我另外给他安排一个职务。”田鲁生过了很久也没来,元恪下诏,调任田益宗为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又考虑到他可能拒绝接受,派后将军李世哲与刘桃符率军攻打,袭击广陵。田鲁生和他的弟弟田鲁贤、田超秀都逃奔关南,招引南梁军队,攻取光城以南各戍防基地。南梁皇帝萧衍任命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
三月,北魏李世哲攻击田鲁生等,击破,恢复北魏所置郡县及戍防基地。把田益宗带回洛阳,任命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田益宗上表,声称北刘桃符陷害,并且说:“田鲁生等为刘桃符逼迫驱逐,才被迫叛变,我请求与刘桃符当面对质。”元恪下诏不许,说:“谋叛之罪,已经赦免,不能再提出诉讼。”
3、
秋,七月二十九日,南梁皇帝萧衍立皇子萧纶为邵陵王,萧绎为湘东王,萧纪为武陵王。
4、
冬,十月五日,北魏主元恪派骁骑将军马义舒慰谕柔然。
5、
北魏益州刺史王足入寇南梁时,南梁皇帝萧衍命宁州刺史、涪城人李略率军抵御,许诺事平之后,用他为益州刺史。后来王足撤退,萧衍却没有兑现承诺,李略心中怨恨,密谋叛变,萧衍杀了他。李略哥哥的儿子李苗逃奔北魏。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诞曾经担任益州主簿,从汉中进入北魏,二人一起游说北魏主元恪,献上取蜀之策,元恪相信他们。
十一月六日,元恪任命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率步骑兵十五万入寇益州;命益州刺史傅竖眼从巴北出兵,梁州剌史羊祉从涪城出兵,安西将军奚康生从绵竹出兵,抚军将军甄琛从剑阁出兵。
十一月十日,任命中护军元遥为征南将军,都督阻遏南梁从梁、楚地区派来的援军。侍中游肇劝谏,认为:“如今频年水灾、旱灾交加,百姓不宜劳役。之前开疆拓土,都是有对方城主前来投诚,所以有征无战。如今来献计的人真伪难分,或者只是发泄他的怨恨,不可全信。蜀地险隘,梁军镇戍又没有什么漏洞,岂能因为一些虚词浮说就出动大军!在开始的时候不谨慎,以后悔将何及!”元恪不听。任命淳于诞为骁骑将军,李苗为代理龙骧将军,二人都兼领乡导统军(向导,带路)。
北魏降人王足(王足先是任北魏益州刺史,攻打南梁,后来又投降南梁,事见公元505年记载)献计,建议在淮河上修筑堤坝,阻水灌寿阳城。皇帝萧衍赞同,命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勘察地形,二人都说:“淮河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堤坝修不成”。萧衍不听,征发徐州、扬州百姓,每二十户取五个男丁,参加筑坝,命代理太子右卫率康绚担任都督淮上诸军事,驻扎在钟离,保护筑堰工作。役夫及战士合共二十万人,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淮河中流。
6、
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杨津为华州刺史。杨津,是杨椿的弟弟。之前,官府征收绸绢,尺度有弹性,官吏们就因缘弄奸,给贿赂的,就把绢布拉长;不给贿赂的,就把绢布缩短,百姓深为所苦。杨津下令,全部依照公尺,对缴纳绸缎质量好的,就赐给一杯酒;质量差的,也接收,但是不给酒,以示羞耻。于是人们竞相劝勉,收到的绸缎更多更好了。
7、
北魏太子年纪尚幼,每次出入东宫,只有左右乳母而已,宫臣们都不知道。詹事杨昱上疏说:“请陛下以后召见太子,一定降下手诏,这样让臣等知道,也能翼从进宫。”北魏主元恪听从,命宫臣在值班者护送到万岁门。
8、
北魏御史中尉王显问治书侍御史阳固说:“我当太府卿,府库充实,你认为如何?”阳固说:“你收取百官俸禄四分之一,州郡没收的赃款、罚款,全部送到京师,以此充实国府,再多也不算多未足为多。况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怎么不使人戒惧!”王显不悦,抓住机会,上奏将阳固免职。
华杉曰:
阳固说:“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出自四书《大学》:
孟献子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百乘之家,这是诸侯之卿有采邑十里,可以出兵车百辆的,他不仅有国家给的俸禄,而且有采邑百姓的赋税收入,那富甲一方了,不仅是大臣,而且有自己的家臣了。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去蓄养聚敛之臣,再去刮地皮,收刮百姓财富。宁愿有家贼,盗窃自家府库,也不要有国贼,去与民争利,伤民之命。
为国者的利,不在于物质的利益,而在于上上下下的义。以利为利,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利,却反而有害,这是求利得害。以义为利,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也。
利害,利害,利就是害,君子以利为害。王显认为他的贡献对国家有利,阳固却说他有害。王显就陷害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