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视域中
幼儿素养发展型课程与教学
开讲啦~
2023年11月10日,广州市海珠区幼儿园园长们齐聚南京,聆听了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刘濯源院长的专题讲座《结构视域中幼儿素养发展型课程与教学》。此课程聚焦“结构视域”,创造性地将“图式理论”与幼儿素养发展进行系统性融合,揭示了幼儿学习的密码。
上篇
以“结构分化观”打开幼儿的素养世界
从知识单维视角看,人们普遍认为:学段越高,教育价值越大。很多人会忽视幼儿教育,刘濯源院长指出:人的成长是连续体,幼儿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因为幼儿教育是素养发展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既需要热忱地陪伴生命早期的成长,又需要创造性地设置课程与教学。所以,幼教既是专业的,也是重要的。
尽管幼儿阶段所积累的经验,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会不断地被修正、更新和覆盖,但生命早期所沉淀下来的隐性素养(心智结构)会不断地滋养个体的成长,使其终身受益。
刘濯源院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素养发展型课程的设计必须要从幼儿素养的表现端转移到幼儿素养的构成端,因为素养表现(目标)极易被“模具化”,被按入模子中的人极有可能被异化为玩具、道具、器具、工具,彻底失去主体性,继而失去基于主体的创造性,这是教育3.0时代(为生产而教育)形成的教育范式。
通过本节的学习,园长们与刘院长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追求表现的幼儿课程设计会使施教者陷入茫然,素养发展型的幼儿课程应从构成端出发,每次幼儿活动都聚焦于心、智、识、技、场五个维度,在提升幼儿课程素养内涵的同时,为教学设计者减负,降低教学焦虑感。
下篇
以“融合建构观”促进幼儿的素养发展
刘濯源院长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揭示了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及正确应对方式,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释了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引导幼儿的心智发展,并强调“用反馈代替评判”、“用鼓励代替表扬”。
刘濯源院长认为:教师对图式的“识别——发展”决定了素养结构的发展品质。他创造性地运用结构视角引导幼儿教师识别幼儿的图式(认知结构),发现幼儿在不同情境、不同活动中相似的动作图式,找到成长的规律,继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一系列幼儿活动及课程,促进图式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打开了幼儿认知发展的“黑箱“。
除此之外,刘濯源院长还向大家介绍了八类常见的幼儿动作图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基于动作图式设计幼儿课程。
课程结束后,参与培训的园长们纷纷表示收获极大,受益匪浅,很多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刷新了大家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促使大家重新了解儿童,了解人类智慧形成和发展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