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于——给思考留点时间
梅拉宾法则,也称为 “7 - 38 - 55 定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提出的。
该法则指出,在人们进行面对面沟通时,信息的全部表达由 7% 的语言内容、38% 的语音语调以及 55% 的肢体语言组成。
这意味着,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对方对我们传达信息的理解和感受,只有 7% 取决于我们说了什么,而高达 93% 取决于我们怎么说和做。
那 7% 的语言内容,就是我们所表达的具体文字信息。
38% 的语音语调,则包括我们说话的语速、语调、音量、停顿等。
同样一句话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说,传达悲伤或严肃的情绪;而用轻快高昂的语调说出,则可能表达出喜悦或兴奋的情感。
55% 的肢体语言,涵盖了我们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身体姿势等。
马丁路德金在I have a Dream 语音语调方面,初期语气平和、低沉,随着演讲的推进逐渐高亢激昂,传递出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极大地调动了现场听众的情绪。
让观众感受到不仅仅是在听一场演讲,而是在参与一场伟大的变革。
在日常交流、商务谈判、公开演讲等场景下,都要同步打磨肢体语言、优化语音语调、精炼说话内容,塑造饱满立体的沟通形象,传递信息才更全面、有力。让自己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应对每一场沟通。
不同的场景适配不同的沟通方式
线上交流难以施展肢体语言,语音语调就更显重要,多发几条语音时,语气轻快温和些;
视频通话时,注意面部表情、坐姿,都能弥补文字交流的短板,让对方感受到真诚。
比如,正式的商务场合,需要肢体沉稳、语调专业、用词精准,展现可靠;
而朋友的聚会,肢体放松、语调诙谐、话语随性,烘托欢乐氛围。
关注情绪共鸣
声音与肢体更易唤起情绪反应。
一个温暖拥抱(肢体)、轻柔语调,比干巴巴的安慰话术更能抚平悲伤;
庆祝时刻,兴奋高呼、挥舞手臂,能迅速点燃欢快氛围,启示我们善用非言语元素,激发情感共鸣,拉近心理距离。
坚持梅拉宾法则,用心去打动心,用眼神、拥抱、手势、姿态、语气、温度去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