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1
学生背景
L同学,13岁初一女生,来自广东,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学习技巧。学习成绩中等,小学二三年级就出现作业拖拉现象,能写到凌晨一两点,白天上课没精神打瞌睡;妈妈辅导其写作业,曾被气到生病住院。
2.亲子关系差。父亲工作繁忙,容易忽视孩子情况,母亲管教比较严格,孩子不写完作业就不能睡觉,孩子认为母亲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从不关心自己的内心。
3.朋辈社交技巧不足。性格内向,在现实中没有朋友,感觉和同学交流很困难,不知道如何打交道,曾因过度焦虑请假一个多月,回校后时常担心自己会被同学讽刺、嘲笑,感到压力很大。
4.自信心不足。从小就被母亲认为学习不认真、懒,感觉自己越努力,学习成绩反而越差,该生认为自己非常“差劲”,没有任何优点,比较自卑。
5.沉迷游戏。五年级开始上网课,网课期间玩游戏,疫情过后,适应不不了学校节奏,完全沉沦游戏,沉迷游戏人际关系、网恋,可以为了手机不吃不喝不睡觉。
6.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在家脾气暴躁,难以控制情绪,经常跟母亲大吵大闹,甚至动手,休学期间因为玩手机的情况,与家人发生冲突。
2
咨询分析
原因分析
缺乏学习动力、人际交往沟通障碍、情绪控制困难和手机游戏瘾为为主要原因,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
判断依据
1、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2、入学母亲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矫正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其自我和周围进行认知分析辨析
2.精神分析探索深层原因
3.建构学生力量感
4.抗挫折训练
5.情绪控制训练
6.人际关系技巧训练
7.家庭治疗
3
1、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各种关系乱问题。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建立稳定的信任的关系,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和学习深层动力问题。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2、学习能力提升,掌握学习方法。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逐步提升该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学习信念认知,增加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
3、通过行为训练,解决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行为训练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惩罚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等。
4、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戒除不良的兴趣爱好,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4
后期反馈
妈妈反馈:
孩子现在的情绪很稳定了,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按时完成作业,跟上学习进度,在周末也会跟同学打两三小时的游戏。
能够跟我和爸爸正常地沟通,有时还给我提一些小建议,表达自己想法。
自信了很多,能够主动去交朋友,相信他能够处理好同学关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