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到“抢权”与“挑人”,想起了自己课堂中的一个情节。那是一节下午的数学练习讲评课,由于天气很热,又是下午,学生昏昏欲睡,我突然想起了“抢权”的功能,抢到的同学回答理由。小学生听到“抢”就兴奋,课堂也突然有了活力。
课后我在想,“抢权”功能除了激发课堂氛围以外,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用处。相对于“随机挑人”,抢权会更加主动,而培养学生主动发言,大胆发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的。因此,我就想将“抢权”功能与小组评价结合,抢到回答问题的小组可以加分,但是不能重复抢。结合“抢权”的趣味和评分的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抢权。
有一次课上的一道选择题,学生第一次作答后数据显示有40%以上同学做错,我想,如果没有技术的帮助,我是不会意识到这题居然错误率会这么高。这时,我想到了王博士所说的同侪教学法,先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进行二次作答,二次作答数据显示,学生正确率达到了90%以上,我欣喜与这种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后来反思,不排除部分学生盲从心理,如果能够结合小组数据,发现错误较高的小组,再采用拼图法,可能会有更好更真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