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塔文纳,《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思.贝尔思(德国哲学家)

读书之前,甚至读书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肯定能写出一堆的大道理:有关孩子的未来,有关孩子的培养,有关我们的教育,有关自我成长的得与失……

但是,当真拿起手机,想记下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笔。非是没什么可写,实是“如何让孩子为未来最好准备”,想写的内容多之又多,如此一来,反倒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对着摘录笔记,从前到后,认真读了两遍,突然,我释怀了。戴安娜.塔文纳,作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高中(萨米特中学)的创始人兼校长,原来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望,教育的错位,性格与通用技能的培养,发现并追寻自己,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与展开,多一些未来的规划,兴趣的驱动力,好奇心,时间管理,网络教育,甚至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为未来做好“准备”,该有的,都有了。

在教育的问题上,所有我想表达的内容,在回忆中,戴安娜娓娓道来。或许没那么系统,但故事性的呈现方式,却让人更易接受的同时,更加印象深刻。

东言肆语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填鸭式,把知识输入给孩子就可以了吗?对此,一直以来,我也有所怀疑。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之外,我们的教育,总感觉还欠点什么。

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成长的韧性,面对挫折的反思,好奇心……,这些直面人生必须的能力,回想起来,16年的求学生涯,没有人系统地、认真地给我讲过,更不论陪伴走过(初中开始离家求学,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直到后来,一步步头破血流,才发现,“哦,原来应该这样啊。”

也因为此,为人父后,不止一次,我在尝试,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一些让她知道,“知识之外,有些事情更为重要。”一次次尝试,只希望她能更早体会人生冷暖。只是,对与错,不得而知。

两次重读笔记,褪去故事的外衣,道理和方法,在我心中清晰很多。文化和教育的差异,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期望,在我们的国家,出现一座类似的“萨米特”中学,来满足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需求——为人生做好准备。但是,作为父母,有些方法确实可以借鉴,甚至拿来就用。

比如,控制自己“太投入或过多插手,甚至想要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比如,项目式的学习——“让孩子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调查和应对一个事实、有趣而复杂的问题或挑战,从而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发掘孩子的真实兴趣,而非操控或强制孩子的爱好”;再比如,尊重孩子,但在他们害怕或彷徨无助的时候,适时地出现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东言肆语

知识、性情、技能……,学校和家长,教书和育人,随着一点点梳理,我好像找到了一点点应对孩子成长的关键点。找到了一直以来自己应该但又不是很确实的责任所在——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老师重在知识的浇灌,兢兢业业;家长重在性情的培育,以身作则。相辅相成,如此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孩子。

“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有稳定的人际关系,邻里和睦,身体健康。”

这是塔文纳老师的期望,也是全天下父母的期望,我也并不例外。书读之后,在有限的认知内,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一些!

“生活可能一团糟,且复杂多变”,我也希望,在老师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迈入社会之前,所有的孩子已真正地做好了“准备”。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戴安娜.塔文纳的《准备》,推荐给您,很值得认真读上一读,谢谢!

2021/5/17

东言肆语

《Prepare》经典摘录

序言P12: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思.贝尔思(德国哲学家)

P1,伊莎贝拉实现了所有孩子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取得成功,获得快乐,并对自己真诚。她想要的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什么救世主。

P12,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一样,但你必须比其他人做的更好。

P16,我(老师/家长)希望他们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存在都非常重要且有意义,这是我们的使命。

P19,他们(孩子)其实并不希望得到我的帮助。他们想要的只是支持的声音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曾经的我。

P22,根据《福布斯》的统计,2020年的雇主最需要的(技能)是:1.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批派性思维;3.创造力;4.人力管理;5.协作能力;6.情商。

P24,当人们还在为生计发愁时,几乎不会梦想着去实现个人价值。

P24,(我们有很多梦想),但我们从未想过要拿稳定的收入来做交换,没有人会为了梦想而放弃金钱。

P30,他们(孩子)想要的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有稳定的人际关系,邻里和睦,身体健康。

P31,当个体能够自力更生,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们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援助

P41,大部分学生对上大学毫无准备,尽管他们在高中入学时都有这个计划。

P47,想让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最有效的8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让他们真正了解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自己。

P53,(一所好的学校),所有学生不光会习得学术知识,还包括实用的生活技能,这是他们未来获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所必需的东西。

P67,为确保孩子们顺利步入社会,我们必须培养他们的决策力——做明智的选择。

P75,(项目式学习),课题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或是一种挑战,该问题或挑战必须与学生本人或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项目解决实际的问题、客服挑战。

P82,项目式学习的正规定义是:它是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调查和应对一个事实、有趣而复杂的问题或挑战,从而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P88,标准化考试的初衷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了准备,可是这些考试到头来却成为了他们为未来做准备的障碍。

P92,比赛有输赢,而得分有具体的技巧。这么做的问题在于,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动手保护自己时,你学的那些得分技巧更本毫无用处 。

P94,生活可能一团糟,且复杂多变,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必须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你的优势在哪儿,然后付诸行动。

P94,孩子不应单纯地去背诵法案是如何变成法律的,而是要亲身去感知立法的过程并有效地推动他们所关切的问题的进展。他们和我们一样想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

P95,家长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太投入或过多插手,甚至想要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我们应该信任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102,科学的角度会证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相同水平的内容,只是各自的学习速度和适用的学习方法不同罢了。

P105,精通、自主和目标是“驱动力”的基础。简单来说,精通就是指你变得熟练掌握某件事情;自助意味着你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目标则是说你发自内心想去完成某件事,你的动机是真实的。

P105,德韦克已经证明,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P108,SMART目标:具体的(Specific,S)、可衡量的(Measurable,M)、可执行的(Actionable,A)、实际的(Realistic,R)和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T)

P109,在你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记得留意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P111,自主学习者的五个特征:随机应变、寻求挑战、坚持不懈、直面挫折和适时求助

P115,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分心:看个视频、打个游戏或给朋友发个消息,这些都让他们把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白白浪费了。

P117,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失败,害怕自己的孩子失败,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孩子需要从失败中学习。我们究竟该如何找到最完美的切入点呢?

P118,不担心失败,才会进步得快。

P119,失败只有在两种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首先,个体确实从失败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因此有动力再次尝试;其次,失败不会永久地排除未来的可能性。

P123,雷特做饭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人陪同,回答他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做自己的事:支付账单、看看文章或处理其它的工作,我们不会一板一眼地每一步都指导他。……,适当地放手,信任这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P127,从本质上来说,斯考特和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孩子所需要。当雷特开始借助工具,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时,我们的角色彻底被改变了。我们会因为孩子比我们懂得还多而感到不舒服,但这才是培养他们成才的最佳途径。

P129,在反思中成长,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P131,能在学校里同成年人(哪怕只有一位)建立良好关系的孩子,相比其它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P133,他们(孩子们)不但想要寻求慰籍,同时也想建立联结。他们经常想要给我帮忙,找我聊天,分享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真的不想被人无视。

P133,导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时刻牢记学校的价值观并亲自践行。

P137,老师实际上身兼两职,既要负责教书,也要负责育人——两者要互为指引,互相促进。

P138,只有当一个人终于做到了他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时,他的脸上才会露出那种神情,那一刻,他重新认识了自我。

P139,学习和成长正是在反思中发生的。

P141,对他人文章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P142,反思的目的是更好地制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才能每次都有提高和进步。

P147,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是去倾听,去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孩子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

P151,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分析,……,我们要学会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此外,经过妥善修复的人际关系往往变得比以前更加牢固。

P156,(让孩子)找出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越具体越好,只要对他来说是独特的就可以。把这些元素林林总总地加在一起,最终零碎的拼图会变成一副完整的图画,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P163,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并且无需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通过互相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P164,大部分学生的本能——也许是天性,也许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是通过竞争取得胜利。

P165,研究表明,在66%的场景下,团队表现要优于个人决策,而假使团队成员的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更加多样化,这个比例将上涨为87%.

P166,高中辍学、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是贫穷一生还是经济独立,从这一刻起就决定了,而且这种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P166,囚徒困境揭示了许多层面的问题:信任、合作、公平以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的取舍。

P168,我见过太多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所引发的问题:被否决的少数派并没有跟随多数排前进的动力。更有甚者,少数派往往蓄意搞破坏

P169,好的决定一定是要以所有人达成共识为前提的。

P169,团队成员的多样化有利于达成高质量的决策,此外,和不同背景的人接触也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

P171,发生争执是一个团队必须经历的过程,团队想要形成一种高效的合作模式需要时间去磨合。

P172,我们的决策框架明确界定了谁是做决定的人(Decisions)、有否决权的人(Veto)、提出议案的人(Proposal)和意见提供者(Input)。……,我们一致同意,每个做决定的人都应尽可能地寻求大家的共识,但如果时间不够或者总是有人持反对意见,名字后面带有D字母的人有权一锤定音,而其他人都必须支持他的这一决定。

P173,即便一个人是D,如果他在做决策之前不寻求共识,那么别人也就不会邀请他参与到其它决策中来。

P181,团队项目的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情况下,某项任务(死记硬背的东西或者线性任务,只有一个单一的正确答案)实际上并不适合团队作业。其二,即便任务足够复杂,如果没有成年人从旁指导,提供团队合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合作依旧会以失败告终。

P185,STP法解决问题:了解背景情况、明确最终目标、准备提案。

P186,最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在乎的是什么,长处和短处在哪里。想要认清自己,必须时刻反思。

P189,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且能被衡量的标准。

P197,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答案。我们必须把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和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P199,假设我们生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整个金字塔结构的基底层囊括的对他人的信赖、对压力的管理以及对自我的调节,这些人格方面的健全发展其实从幼年早期就开始了。当我们把基础打好之后,孩子们逐渐开始为上学做准备: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同他人进行交往,产生共情,并且具备较强的执行力,例如懂得做计划和制定目标。这之后,孩子们开始不断加深对自我和学校的认知与理解,建立成长型思维和实现自我效能感,找到归属感,能够理解学校设立的目的所在。学习模块的倒数第二层注重的是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到达这一阶段之后,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具备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和能动性,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对一些挑战(学术韧性)。随着前四层要素的不断积累,我们终于来到了学习模块的最顶层,也就是自主性、好奇心和目标感。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社区交往中,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灵活展现出这三种顶层特质的孩子无疑已经为步入成年人的社会最好了准备。

P202,试想一下,学生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经过无数次这样的训练: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进行成果展示和反思(自主学习的一个完整循环),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P207,原来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没有真正地询问过他的想法。

P210,我们想要的,或者说大部分家长想要的,无疑是孩子在成年后能够具备所有的良好习惯,取得成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哪一天,雷特在面对不同的场合时,无须他人指点,能够顺应自己的好奇心,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行去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那么我就会非常肯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P214,学生们经常反馈说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因为我们把选择权交给了他们,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P215,我们很清楚优秀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善于激励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提出巧妙的问题,传播深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P220,当一个人在教导他人时,其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学生之间相互辅导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培养成功的习惯。

P223,如果我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储备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他在学校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成绩相应也会更好。

P224,一种更好的方法让孩子获取知识,就是要满足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人们对自己感兴趣人事情会问很多问题,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会关注。想要在教室之外寻找答案,你只能靠自己。

P226,布鲁迪的“火花”(兴趣)需要两个要素:充足的时间和与世界对接的入口。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阻碍他的追求。但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剥夺孩子的时间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

P226,他(孩子)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去了解自己。

P228,多样的体验机会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因此,我们鼓励老师和学生分享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热衷的东西。

P230,正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有时间、空间和他人的鼓励去探索和追求自己的兴趣,孩子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发自内心想要的东西。

P232,像米什卡和吉米这般,在少年时代就找到了自己内心向往的东西,并努力坚持下来的孩子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在成之前需要有体验各种新事物的机会,经历多次迷茫中四处碰壁的探索。这些尝试都是无用功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一路都在学习。

P233,我们要发掘孩子的真实兴趣,而非操控或强制孩子的“爱好”。家长很容易就会调入这样的陷阱。

P235,如果我们错把考上大学或找一份工作当成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那就真的是本末倒置了。某个大学或某份工作并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我们应该要培养孩子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考上心仪的大学、找到合适的工作之余,对生活感到由衷的满足。

P236,通过网,孩子可以搜索相关信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P237,对于六岁及六岁以上的儿童,儿科学会不再对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做具体的限制,而是建议每个家庭规划适宜的媒体使用时间和地点。例如,在用晚餐时和在卧室里不准上网,并对整体的屏幕使用时间做合理的限制,以避免妨碍睡觉、锻炼和社交。

P238,培养好奇心还意味着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看上去琐碎的信息是如何与更重要的事情相关联的。……,当我们没办法回答孩子“为什么”的问题时,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孩子坐下来一起上网认真地寻找答案。……,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眼中,我们也是在不断学习的。

P259,7个标准的通用技能:文本分析、作品展示、调研、分析和整合、说与听、写作、资源使用。

P260,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明确告诉他们,想要顺利长大成人,他们必须具备哪些通用技能;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我们利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P263,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在某件事情是努力着。诚然,当你试图去解决实际问题、去寻找更重要的问题的答案时,你往往会发现,即便我们脚踏实地地前行,结果可能依旧无法圆满。但这其实没有关系的,我们着重的是这个成长的过程。

P274,除了成功的习惯、通用的技能和以好奇心为驱动的知识获取,要真正为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我们的学生还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具体下一步行动计划。

P278,对于刚成年的孩子来说,想要明确下一步具体要做什么,前提是要对自我有具体而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最在乎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他们还必须了解这个世界可以提供些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联,这样一来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P280,过早地做决定(长大以后要做什么)通常会阻碍他们进一步发现和探索的动力,最终反而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做多手准备非常必要——即便很多人可能不愿意这么做。

P281,做多手准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可以同家人、朋友和身边的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计划,通过交流与沟通,你可以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脉网络,并从中收获有价值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想法,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P282,当你知道还有B方案和C方案,而这些方案也可以证明自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你通常就不会那么焦虑。比起SAT成绩和首选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这更能让他们对自己喝自己的目标有更真实和丰富的认识。

P284,那种害怕被拒绝或者说不被接受的恐惧在当下的高中生身上非常普遍。他们曾经有多少次被恐惧限制了选择和行动,认为没有人会需要自己?这种恐惧极大地削弱了他们采取行动的积极性。

P288,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会去看看石匠,他们挥舞着锤子第一百次敲击面前的大石,却没有看到丝毫裂缝。但当他敲第一百领一下的时候,石头轰然碎成了两半。我很清楚,那并不仅仅是第一百领一下的功劳,更是前面那一百下的辛苦积累。

P289,无论是足球还是其他高中运动项目他都不感兴趣,那不是他想要涉猎的领域。因而,他也就不可能在那样一个项目上取得成功,如果我们硬要逼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的表现一定会令人大失所望。

P290,我们并不需要为孩子在成功和满足感之间做取舍,因为他们可以拥有全部,而事实上,让孩子获得满足感正是引领其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

P291,竭尽所能(Whatever it take)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做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驱动我们前进的力量。竭尽所能意味着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降低标准或干脆放弃。我们要始终坚信,总有办法打开一扇锁着的门。

P298,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那么这种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孩子必须参与其中。他们要对学习抱有兴趣,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要懂得团队合作,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他人。孩子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

307,根据所有最权威的研究,孩子想要成功,就要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知道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影响,要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做事要有条理,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有归属感,要善于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学会自己做决定,要学会自己设立目标,比,并保持好奇心孩子还必须掌握一系列通用技能,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P308,一个孩子的成功不应该牺牲掉其它孩子或是他们的家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