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起观课活动中,王老师的总结再次引发了对自己的思考——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名师——我们要知道名师的模样。从刚踏入教坛时关注同校中会上课的老师,渐渐地开始关注同区域、同市县的会上课的老师,再慢慢地关注在省级活动中其他市县会上课的老师,接着开始关注引领、推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全国的名家。自己的视野随着工作经历及生活阅历不断的积累而变得开阔,虽然我是小语这片森林中的一株不知名的小苗,但是我们至少要知道大树的模样。
二、我能成为谁——这是今天王老师最引发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能成为谁,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对于自己职业自我审视时经常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在专业发展中看到那些优秀的同伴,心中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太厉害了。于是心里会进行自我评估,那些在专业顶端引领着大家前进的名家,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但是最能够触动我们想要成为的,是我们身边那些离我们并不太遥远的同行者。比如,第一次看琼海吴茹茹老师上课的时候,感叹她的课上得真好,年纪相仿,但是别人已经在课堂中游刃有余;看到共读群里春燕老师的海量的阅读量,天呐,望尘莫及。慢慢地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秀背后,是付出,是努力。如果大家各方面条件相当,如果别人走得很快,那是别人比我们努力得多,付出的多。所以现在我再来回头看“我能成为谁”这个问题,对于我自己而言,最有力的答案,应该是——我能吃多少苦?我能付出多少?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这才是觉得自己能走多远的最根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