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浅拆第18节~~~20节
小我增长。
我有一副身体,但并非自己的身体,我能看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然而这些可以被看见与感觉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观者。
我们的身体可能疲惫或兴奋,可能生病或健康,可能沉重或轻盈,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
我有欲望,但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自己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不会影响内在的我。
我有情感,但并非自己的情感,我能感觉与知觉的情感,然而那可以被感觉与知觉的,并不是真正的“感觉者”。
情感流向我,却不会影响内在的我。
我有思维,但并非自己的思维,我能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维,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维的生减,都不影响内在的我。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维、情绪、情感、感觉与知觉的见证。多读几遍,多读几遍,请多读几遍吧…
情绪的障碍。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不会被情绪所左右控制。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并觉察、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
比如说因情绪暴怒,胃部就写上了愤怒,然后是一个悲伤写在肺部的位置,焦虑写在喉咙,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加上去,这个人头上立刻就有很多负面情绪的标记。
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这些都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他会来就一定会走。
问题是在父母对孩子身上的,这些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记得在情绪上先给孩子无限的支持和认同。
如果不支持或不认同,这个痛苦支撑在我们身体里,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有他自己的生命力。他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他想要的食物,他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他所需要的负面情绪。
情绪的体验。
如果你也有情绪或痛苦的感受,请你一定要写,写下来,每天都要读:我看见我被某种曾经的痛苦感袭击,我全心全意接受这种感觉,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我看见我被某种曾经的痛苦感袭击,我全心全意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这种情绪你越去排斥他,他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他,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种情绪了,我要放下对他的需要。
如果这种熟悉又痛苦的情绪出来的时候,可以试着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我们当然不能欢迎它,但是当你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你就在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你会比较平静,即使答案是不行也没有关系。
那我可不可以允许他存在,然后你会看见你允许不允许它都存在,可是当你回答你可以允许它存在的时候,你的内在就有一股力量升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排斥让你痛苦的情绪了。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他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
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可能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
比如学抽烟、吸毒等一些不良嗜好。父母如能及时先察觉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强加给孩子。能让孩子自己来学着处理这些负面情绪,这难道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