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这样说:“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原来,那些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的孩子,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你的关爱,换一种说法就是,每一个“另类”孩子都有一颗渴求关注的心。孩子“渴求关注”过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孩子渴求关注,我们为何不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让他们赢得别人的关注,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尊严呢?
就这样我们班所谓“智囊团”就产生了,“智囊团”是由某方面特别有智慧的人组成的团队,其任务是参与策划本学期的某一项活动。例如,本学期要开展广播操比赛、象棋比赛、排球比赛,那就组建相应的“广播操比赛智囊团”“象棋比赛智囊团”和“排球比赛智囊团”,让他们组织策划相对应的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组织活动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给有特长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智囊团”成员多则5人,少则3人,根据特长自愿结组,活动结束后自动解散。活动前,成员要从活动的构思、程序安排、道具准备、评比细节、奖励等方面策划出完整的方案。例如,班级组织跳绳比赛,“跳绳比赛智囊团”就要从比赛的时间、地点、形式、物料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和协调。组织这些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囊团”成员在策划过程中是以班级主人公的身份行使权利和职责,“渴求关注”的要求无疑会得到满足,这对孩子的成长和积极向上的班风建设尤为重要。是的,当农田里长满庄稼时,荒草就没有了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