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观鱼、喝茶、吃包子(下):来今雨轩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观鱼、喝茶、吃包子”,一共三样事儿,写完2/3了都还没见着茶和包子的影儿,今儿这篇儿就全有了。其实  “观鱼、喝茶、吃包子”的题目涵盖这三篇儿已经不是很合适了,但一开始就这么起了名儿也不好改了,就这么着吧。

        9月5号那天我是为了看金鱼展去的中山公园,看金鱼之余还想进许久未去的唐花坞看看花儿,然后随便溜达溜达,再去来今雨轩外卖窗口买几个冬菜包子。我并没把进入来今雨轩列入计划,因为我没预约。出发之前想的就是到门口问一嘴,能进就进,进不了就直接买包子。

        来今雨轩2019年启动古建修复,2021年6月1日恢复为茶社在原址重张营业,开业当年就入选了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人文景观类。因为茶社内桌位有限,采取的是小程序提前预约(需要选定套餐先行付款)+现场线上排队的方式,去年还是前年来着,我曾经试过夜里卡点儿预约,没成功,秒没。

        走到茶社的时候问了一下门口小哥没预约能不能进,小哥说得线上排队,我于是打算在外面拍拍照买了包子就走,结果正在拍照的时候听见一个小姐姐问能不能进,小哥问她几个人,在得知一个人后说“有吧台位你愿意坐吗”,小姐姐说可以,于是我赶紧凑上去说自己也是一个人,小哥也问我吧台位愿不愿意坐,我当然是说愿意啊,于是我也进去了。确实是有点儿意外,但就是幸运的赶上吧台的单人位正好有空着的。

        中山公园1914年10月10日开园,刚开放的时候除了社稷坛原有的建筑外什么都没有,1915年开始陆续建造公园内的景观,来今雨轩就是在这一年建的。“来今雨轩”轩名由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是指朋友欢聚一堂之所。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轩取名“来今雨”意谓新旧朋友来此欢聚。《秋述》诗少人记住,序却广为流传,蕴含一段人情冷暖的历史典故:杜甫居长安时,曾被唐玄宗赏识,众人便主动上门结交,一时车马不绝,但他后来终没做成什么官,于是人们又对他逐渐疏远。天宝十年,秋雨绵绵,杜甫贫病交迫,一个姓魏的老友前去探望,诗人感慨作诗以表谢意。从此“旧雨”、“今雨”就成为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并常常为后人所借用。

5号还没来得及好好拍就赶紧进去喝茶、吃包子了,这两张都是9月12号又补拍的。时隔一周又来了一趟,为啥呢,往后看吧。

        来今雨轩一共有过三块儿匾,上面照片里的这块儿是1971年由著名书法家郭风惠题写的。最早的一块儿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的,1966年WG破四旧的时候被摘下做了厨房面案。1983年赵朴初题写了第三块儿匾,现在挂在公园西侧杏花村内来今雨轩饭庄。

        正门左右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是清代大学者孙星衍创作,后由茶社请人书写。这副楹联和“来今雨轩”寓意吻合,进一步点明茶社是宾朋相聚的地方。

        小时候最长逛的公园儿是动物园和中山公园,去动物园必吃老莫,来中山公园必吃冬菜包子,而这卖冬菜包子的地儿就是来今雨轩。来今雨轩卖冬菜包子的地儿先后有过三处,现在茶社的位置是原址,我小时候最早跟家人就是在这儿喝茶、吃包子,当时还经营炒菜,温度适宜的季节会在院子里摆桌。看之前的介绍说室外有个大铁罩子,1991年才拆,但我却没什么印象,问了家人也说没什么印象。

那天专门站在这个位置拍了张照,因为我的一个点状记忆就是我们一家人坐在室外廊下东侧的桌子,阳光暖暖的照下来。感觉那个位置应该就是我身后——
现在外卖窗口这里。那时除了茉莉花茶和冬菜包子,常吃的菜我的记忆是芙蓉鸡片,老妈的记忆是一个虾仁的菜,姑姑的记忆是滑溜肉片和一个炒鳝丝的菜。如果不吃炒菜的话会点西红柿鸡蛋汤,跟老妈回忆了很久,包子好像是4毛一个。
第二处经营地点在公园西墙南段一溜儿房子的最北边,宰牲亭的斜对过儿,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吧,我小学的时候,基本每年暑假老妈会带我和表妹来中山公园儿玩儿。这会儿也是经营炒菜的。但是偏快餐那种性质的,没有在原址时那么精致。
第三处经营地点,西侧的杏花村,在上面第二处经营地点的北边,1990年5月5日来今雨轩饭庄在这里试营业。

        搬到杏花村经营的来今雨轩主打的是红楼菜,看之前的介绍说从8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发了,还得过什么科技成果奖,搞不懂这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好在经营红楼菜期间冬菜包子还是能买到的。当西边的来今雨轩经营红楼菜的时候,东边的来今雨轩原址变成了卡拉OK多功能歌舞厅,叫“青云轩”,名字取自来今雨轩院外南侧的那块有乾隆御笔的石头“青云片”,我们全家对此都没什么记忆,可能那个阶段去公园儿比较少吧。

        2006年8月19日,我还在前东家的时候,工会组织活动——带领资助的北京周边贫困学生参观天安门广场,午饭是在来今雨轩饭庄吃的,那是我唯一一次进入来今雨轩饭庄就餐,当时还点了茄鲞(点的起的大概只有这个了,其他的红楼菜太贵),可惜已经找不到照片了。那天的活动因为有一个平时喜欢拍照的同事在,所以我虽然带了相机相机但是基本没怎么拍,而且我是带队+全程讲解,也没工夫拍。但这同事下午有事儿,参观完广场就走了,于是直接导致在中山公园儿和来今雨轩饭庄里的照片就很少,因为是工会活动,我把照片存在了公司的电脑里,离职的时候拷到了移动硬盘里,但后来移动硬盘坏了,就是这么寸。前几天曾在前同事群里征集这次的照片,收到的也都是在广场的,没有公园儿里的也没有来今雨轩的,好遗憾。我相册冲印出来的照片里有一张在餐厅外面过道儿里拍的猫,印象里当时我被猫吸引,同事叫了我好几回我才不得不起身继续后面的行程。

(20110709拍)2011年夏天去音乐堂听下午2点半的音乐会,本想来买几个包子当午饭,没想到看见的却是已经停业半年多了的通告。

        杏花村这个位置自打2010年底停业后就再没开过,一开始只是立了块牌子,进院子溜达还是可以的,后来就把整个院子圈起来了,直到现在都是如此。饭庄关了,冬菜包子也就跟着“消失”了,当时还曾经感慨过“怕是再也吃不到冬菜包子了”。因为对冬菜包子的念念不忘,老爸还曾经在一个别的饭馆儿发现有卖冬菜包子的,虽然跟来今雨轩的有差距,但也还是能借此回味一下的。

        青云轩歌舞厅大概也经营了不短的时间,具体到何时不知道,只看到2004年12月来今雨轩重新装修,然后重新变成了茶社。很神奇的是现同事的一个朋友正是在这个阶段经营茶社的几个合伙人之一,并且发了照片过来——

这是2006年的来今雨轩,左下角那块牌子我是有印象的,肯定是在经过的时候看见过,印象里好像还跟爸妈叨咕过“应该喝不起”,哈哈哈。

        同事的朋友说大概在这里经营了三年,后来就从合伙人里退出了。上礼拜的时候同事说她的朋友把当时在来今雨轩拍的照片刻了一张光盘,最近准备搬家,等搬完了可以找一些照片出来。我只能寄希望于能实现吧,我也不好主动要求同事帮我要。这一次茶社经营到什么时候又不得而知,最新一次的恢复改造是在2019年,然后2021年6月1日重张。搜了一下自己的WB,我在2021年的国庆假期里吃到了老爸同事给的来今雨轩重张后的冬菜包子,当时还吐槽了一下:就不能多放点儿肉吗?!以前的冬菜包子掰开来能看到一小坨儿一小坨儿大概小拇指甲盖儿那么大的肉沫儿团儿,现在真是几乎看不到肉了,肉少了自然油就不够,冬菜就显得干而柴。儿时快乐记忆之一的曾经的冬菜包子,竟也回不去了吗……

来今雨轩是31处“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在院子的南侧立有说明牌, 同样的牌子在去年带爸妈去逛二七厂附近的时候见过很多。在31处旧址中,以“展用一体”为思路的只有来今雨轩一处。
重新开业的来今雨轩“请”了鲁迅当代言人,因为鲁迅说过“这里的的包子,可以吃”。
进门之后看到墨绿色的窗帘,瞬间就回忆起这跟我小时候是一样的。姑姑看了照片说暖气罩好像也是原来的样子。对联是“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
吧台位在最东边,我坐下后回身儿向西拍过去,桌位不多,桌间距也比较大,很好的保持了茶社内的清净。
桌上来今雨轩的介绍。来今雨轩是个神奇的地方,民国时期有钱的、有势的、进步的、风雅的、文化的、艺术的,大概那个年代能留下名字名字的人大都来过。
鲁迅和冬菜包子
这个陶瓷的鲁迅坐像还做的挺好的,我把她放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扇子前面拍了这张。
二楼经过改造后,现在东侧是“少年中国学会主题展区”,
西侧是“”文学研究会主题展区”。
东侧二楼向下拍、
西侧二楼向下拍。通铺的乌木地板中央嵌入了一部分复制的老花砖,姑姑说以前全屋通铺的都是这种图案的花砖。
老房梁被完整的展露出来
单人的茶具是一个泡茶叶的杯、一个盛茶汤的杯、一个喝茶的小杯,第一泡是泡好了端上来,同时给个装着开水的保温壶,后续自泡自喝、自斟自饮。 两个人以上就是茶壶了。
我点的是茉莉甘露,从小儿来这儿喝的就是茉莉花茶,所以第一次来肯定还是它。茶一共四种,另外三种是兰香甘露、雅安红茶和小青柑普洱。
从小吃到大的冬菜包子,外形是高桩26个褶儿的鸟笼包,内里是四川南充腌制3年以上的冬菜+肉末炒制后的熟馅儿,皮儿与馅儿都带一点儿甜口儿,是南方包子的味型。
小菜组合:酱香小黄瓜、爽口佛手瓜、樱桃小萝卜、传统芥菜丝, 4种小菜都很清爽合口,配包子吃很搭。
来个猫猫爪造型
豌豆黄,样子很美丽,味道也很棒,是小时候的味道,应该是遵循了老做法,秒杀市面上其他的豌豆黄。
花砖慕斯
端上来的时候我以为那个小锤子是装饰,直到要吃的时候用叉子戳不动才发现真的要用小锤子“把花砖桥隧”,因为表层是白巧乐力片,这个吃法太绝了。
芯儿是玫瑰味儿哒
趁泡茶的小哥哥走开了,赶紧拍一张。
茉莉Gelato,说是用茉莉甘露的茶汤做的。我本来不知道有这个,是看到隔壁姐姐点了说不错,最后加的。个人觉得还行吧,味道要是再浓点儿就好了,杯子可爱,我一开始没看出来是纸的。
旁边一个阿姨点的,因为有我没点的黄米凉糕,所以在征得阿姨的同意拍了一张,配的是百香果酱,后来我们交谈甚欢阿姨还问我吃不吃来着。
去卫生间的半道儿上有处下凹的展柜
老花砖

        1910年花砖:陶泥土烧制,每块厚重1.7kg,匠人手绘,坚固耐磨,图案精美,花纹历经百年仍清晰可见;1970年花砖:水泥浇筑,机器印刷,每块厚重1.4kg,沉重但不结实不耐磨,2020年修复来今雨轩时,这批花砖已经碎裂大半;2020年花砖:每块厚重0.4kg,一共经历了5次烧制,才复刻了1910年花砖的样式和纹理,但结实和耐磨程度还是难以与1910年版的花砖媲美。

民国水盂:用来洗茶具,斜口便于倾倒。这种器皿如今已经很少见。民国课本:老书是民国二三十年代小学教科书,图文并茂。
在东南角拍院子
后门,廊下有几张桌子可以坐。柱子上的对联是“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进茶社坐下之后,左手边是个姐姐(后来聊天儿得知退休有几年了,那应该是比我大几岁),让我帮她拍照,然后就聊起来了,她说凡是天儿好的日子就出来各处逛,当天也是来看金鱼的,看的有点儿热了进茶社来歇歇,因为闲逛这个相同的爱好我俩聊了好一阵子。

        还在聊的过程中进来一位阿姨(就是我拍人家黄米凉糕那个),坐在了吧台的最边上,我左边的姐姐走了之后阿姨就挪了过来,然后我俩又开始聊,这阿姨也是喜欢四处逛,80多岁了,每天刷XHS、刷DP、刷影讯、刷演出信息,希望我老到这个岁数儿也能活的这么潇洒。还因为相同的爱好,又跟阿姨聊了很久,阿姨也觉得特高兴,因为家里儿女聊不了这些(阿姨的孩子都是博士之类的,喜欢在家看书),得知我DP的级别后还加了关注。

        茶社对于进店后的停留时间限制在两小时内,我那天因为先后跟那姐姐和阿姨聊天儿待了可能得有将近仨小时,可能因为后来客人不多也没人赶我。原本是还想去看塘花坞和惠芳园的,感觉时间不大够了,跟阿姨提起,阿姨说“唐花坞和惠芳园都没开呀”(其实进西门有立着一个牌子提示,我没注意),一听这话我原本有点儿遗憾的心绪顿时荡然无存,既然这样就在店里再逛逛吧,二楼的展区和去卫生间路上的下凹展柜都是餐后看的,最后去看了文创区。

        吃包子的时候就被吧台上展示的一本册子吸引,在文创区溜达来溜达去最终还是买了下来,盖了店里的一大堆章。

《我与来今雨轩》手札,说的是一个人在打扫阁楼时发现了一本曾祖父的日记本儿,里面的内容是曾祖父年轻时在来今雨轩当伙计时记录的一些名人往事。

        日记本儿当然是虚构的,但是里面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史实编写的,回家慢慢翻看这本手札,感觉这是目前为止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文创,有历史、有故事、有情怀,于是萌生了两个想法:1)要再去买了送人,这就是为什么5号去完12号又去的原因,收到手札的是在境内的两个舍友,她们也都很喜欢;2)做一本真正的“我与来今雨轩”的手札,把我对公园儿、对茶社的回忆和情感集合到这本册子里。这个册子的1.0版(就是我还没往里面加东西的版本)会单发一篇的。


        进来今雨轩茶社喝茶,领文创周边关注了公众号、加了客服微信进群,之后时不常看看消息,然后就看到茶社在地坛书市“出摊儿”,赶在中秋节之前人少的时候去了一趟。其实去年跟姑姑逛地坛书市的时候就知道有来今雨轩的摊位,但当时也没专门去找。这次背上了我新买的手札想着会不会有额外的章可以盖,章倒是没盖,但是看到了包包子的过程,吃了这么多年看见的都是熟的成品,包的过程还真是头一次见。

这绿地儿黄字儿的桌围好有年代感,看着就亲切。
揉面、分份儿、揪剂子、擀皮儿、
填馅儿、捏褶儿、
揪掉顶端多余的部分、横向整形、纵向整形,
一只26个褶儿的高桩儿鸟笼包就诞生了。
问了师傅为什么能保持蒸熟了不塌,师傅说馅儿不是一次加进去的,而是少量多次,而且每次都要压的很实,随着填馅儿逐渐拉高包身,最后再通过横向纵向的整形让馅儿与皮均匀贴合。馅儿瓷实,皮儿均匀,蒸出来就不塌。
白白胖胖的包子真可爱

        在来书市之前,14号的凌晨线上下单了中秋套餐,想的是中秋节的时候带一部分去老爸老妈那儿,结果出门给忘了,最后全都进自己肚子了。

中秋套餐——五色包包糕+冬菜包子+茶点双拼(豌豆黄+小桃酥),额外再送一份豌豆黄(没拍),价格非常划算,基本相当于五色包包糕是白送了。
取了五色土的五种颜色,
并且五种味道所采用的原料来自祖国的东南西北中, 每只包子还赋予了寓意美好的名字,颜值超高,味道一般,或者说味道不明显。
小桃酥还不错
很喜欢五色包包糕的盒子,是本儿书的样子,我现在用来装门票了,表面这个画儿很好看。

        因为打算做一本特别的手札,在关注了来今雨轩茶社的公众号之后又关注了中山公园的公众号,从而得知是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参加了新版手札推文评论点赞的活动,得了奖,准备在这个月底的时候携爸妈、姑姑一起去领,估摸着那会儿银杏叶应该开始黄了。集赞的时候上海猫友@晓渟贡献了很多票数,下单了一本准备送给她,10月10号赶公园开放110周年正日子我又去了,给本子盖章,顺便看大丽花、进塘花坞和惠芳园。

又是一个天蓝无云的日子,赶上天儿好就多拍拍,做手札也好多些选择。
门外的这块石头叫“抱今石”,据说是形状像个“今”字,不过好像要从另外一个方向拍,下次领奖去的时候拍一下。
双手托腮的鲁迅先生萌萌哒
叉腰站着的鲁迅先生被挪到了外卖窗口边上
金瓜贡茶:2005年10月,云南马帮在时隔166年后驮运茶叶重走茶马古道再次进京,120匹骡马经5个月行程4000公里,进献3000公斤地道普洱茶,其中有6尊最顶级的“金瓜贡茶”,此为其中之一。
图斑印刷机,手札里的一张卡片就是现场用它印出来的。
茶客们留下的图画和文字,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会在这里展示,感觉我领奖的时候可以让老爸和姑姑联合搞一个?
1924年5月30号鲁迅请他的学生许钦文吃包子,后来许钦文专门写了一篇叫《来今雨轩》的文章,里面提到鲁迅说“这里的包子,可以吃!”。这篇文章刊登在《新文学史料》1979年03期上,图片里是茶社收藏的一本。
西侧楼梯上去是“文学研究会主题展区”,
这是条凳还是条几我有点儿分不清,表面嵌了老花砖。
冬侧楼梯上去是“少年中国学会主题展区”,
这肯定是条凳
这个学名叫啥不知道。斗柜?
鲁迅坐像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扇子,这不是我之前的摆拍吗?!新出了黄酒奶茶,
那咱也来个同款!入口的一瞬年确实有黄酒味儿,之后奶茶的味道就上来了。
专门拍了下内馅儿,感觉这里的肉末比2021年老爸同事送的那个要多一些,所以似乎也比那时好吃了。姑姑前几天网上下了一单,评价是:冬菜有点老、肉也少,口感稍咸,跟以前不一样了。
后门

中山公园观鱼、喝茶、吃包子(中)

中山公园观鱼、喝茶、吃包子(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