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生活,朝头晏昼,晚头更后,到了夜晚,珠江船上的酒席,比白天更加热闹。
咸丰六年,1856年,谷埠一条紫洞花艇失火,周围的船过于拥挤,无处可逃,以致火烧连营,殃及沙面。事后两广总督勒令花艇全部迁走,远离洋人租界。一部份迁往大沙头,一部份上岸云了陈塘。那时大沙头人迹稀少,海印石外,水流湍急,花艇摇来晃去,连酒杯都放不稳,怎么做生意?西关的熟客,大多转到陈塘去了。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一场飓风袭击广州,大沙头的花艇被吹得七歪八倒。更倒霉的是,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初九晚,又遭回䘵,数百只花艇烧得精光。大沙头被花界视为头号区地,纷纷弃船登陆,埋街食井水。
八旗二马路有一户姓孔的豪门大户,家道衰落,大院变成停放灵柩的棺材庄,妓女们无奈之下,唯有与鬼为邻,暂做栖身处。刚好东堤有一些新盖起来的鬼楼(洋楼)正在招租,妓女们便在鬼楼安家,不过几年间,墙花路柳,妓院越来越多,较当年谷埠有过之而不及,也带起了周围酒楼、茶居的生意。
宣统元年,1909年,有一千多个座位的东关戏院,在东堤开张,宣统二年,1910年,大茶楼襟江楼也在东堤开业,邓亚善、李世桂等人投资的大型戏院广舞台,重楼复阁,富丽堂皇,座位多达两千多个,于1913年建成开幕,以往入夜黑沉沉的东堤,变得灯火辉煌,笙歌如沸了。
1912年,番禺人黄佐贤买下了孔家大院,改建为南园酒家。酒家内设“四局”:雀局(麻将)、花局(招妓陪饮)、响局(乐队演奏)、烟局(抽鸦片)。改朝换代,并没有影响人们吃喝玩乐的兴致,因为所有人都深信,不出几年,东堤的繁荣,将直追西堤。不料,广舞台开张仅一年,又发生火灾,整个戏院烧成废墟。许多人在惋叹之余,都不禁悚然自问:火灾真是广州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吗?(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