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学设计
晚秋的早晨,我走向咸阳楼。微风吹拂,如此凉爽通透;仰望天空,如此湛蓝辽阔。依偎在念月馆南墙内外的一丛丛竹子依然苍劲挺拔,茂密青翠。每一片竹叶成披针状,五、六片簇拥在一起,叶尖朝外,好似铆足力气、蓄势待发的箭头,充满勃勃生机。他们自由舒展着、随心摇曳着,尽情沐浴着阳光雨露。它们本来就想这样生长,而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生长的。心想事成,达成所愿,还有什么这更快乐呢?念月馆东南门的枫树仍是傲然挺立,枫叶呈五角形平铺开,就像人的手掌竭力伸展,肆意吸收着天地之精华。那叶子本来就想长成五个角,事实是就是这样,一切称心如意、如愿以偿,它们怎会不高兴呢?
进入教室,也有一丛丛如箭的“竹叶”、一簇簇似掌的“枫叶”?可是,本该自由舒展的,却被框架拘谨,它们委屈;本该闪耀光泽的,却被乌云遮挡,它们不悦。
“我认为不管多大的挫折……多难的、多难的……问题,你要你有坚定的信心,都能克服!”一个穿条纹T恤衫的小男孩因激动而结结巴巴的说到;我评价到:“有感而发,肺腑之言!”
“坚强创造不可能!”一位皮肤略黑的男生倏地站起来,腰杆挺直、气壮山河地大声讲到;我激动地评价到:“堪称金句,掷地有声,将来会成为你的名人名言。大家为他鼓掌!”掌声雷动。
这是我们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时,同学们观看了“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的励志视频后,发表的肺腑之言、慷慨激昂之语。这段视频,主人翁经历,跌宕起伏让人难以置信;中音旁白,铿锵有力令人振聋发聩;背景音乐,大气磅礴使人激昂奋进。谁说学生有口说不出,只是未到动情处。
谈完感受,我就顺势提出:约翰面对自己身体的残障、疾病心态是什么?他有没有因为天生没腿而看不起和嫌弃自己?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他有没有放弃生命?
学生: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自己。 我:没有嫌弃就是对自己的接纳与尊重。他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这需要勇气;笑对癌症,死神见了也望而却步,癌症竟然好了!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乐观勇敢。(对应课本如何接纳自己的: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尤其是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需要乐观、勇敢和智慧。)
我:以上是约翰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对待自己的品质,那么他又是怎样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呢?他有没有因为极度的残缺而封闭自己呢?获得的了什么成绩?
学生:没有封闭,而是与他人共同练习打乒乓球,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举重练习。获得全国残疾人乒乓球比赛第一名、举重比赛第二名。
我:他看到并发扬了自身的优点。他有没有走向更大的舞台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生:成为举重教练和世界激励演讲大师、受到南非总统的接见。
我:那他是怎样欣赏自己的呢?
学生:积极寻找自己的潜能,不忘与人合作。
我:现在标画并背诵课本上“如何接纳和欣赏自己?”
(对应课本如何欣赏自己?欣赏自己,要欣赏自己的优点、独特;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而是自我激励与自我奋进;欣赏自己也要善于与人合作。)
我:约翰有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
学生:没有我:他的人生实在精彩!他充分绽放了自己,时刻挖掘自己的内在力量,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世界级人物,使人生实现了升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呢?学生:(读课本)
我:那么,你也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现在,填写下表:你找到一个你最想挖掘的潜能并写出方法(一到两条)
生:(很为难)少数写了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现在做一个题目,展示关于“做更好的自己”的材料题。
我:(读了其中一个学生的挖掘潜能的表格)希望同学们也能像约翰一样每天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结束语)
在这节课中,世界名人约翰·库缇斯的事迹确实是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完成第一个教学内容“接纳和欣赏自己”时,他们激动地抒发了自己的深切感受,成为本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唯一的优点。
在谈完感受后,我本想通过与学生讨论一系列问题来解决课本观点,但是效果并不好,表现是我提的问题学生要么回答不了,要么肤浅回答,缺乏有深度的思维,所以基本变成了自问自答,匆匆得出结论。问题都在于教师提的问题不恰当,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没有做到层层引导,顺畅自然地得出结论。
“当他知道自己身体残缺时表现出怎样的品质?”学生不知什么叫“品质”,这属于教师提的问题太难;后来改为“当他知道自己身体残缺时有没有嫌弃、厌恶自己?”傻子都会答“没有”。
我老想着让同学所答能紧扣课本观点,其实,现在想来这样就是有意“挖坑”,等同于期待问题与答案的对号入座,非常牵强附会。
教师应该提出一个大的问题,然后讨论,在讨论中自然得出结论。如提出:约翰·库缇斯对待他的残疾和疾病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用两到三句话概括说明。找四、五个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教师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如此就非常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功底,属于自然生成。这是赵桂霞校长讲课的风格,效果奇妙,令人钦佩,但我从未尝试过,因为害怕自己反应不及时,归纳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致尴尬无法收场。不过,这个本事,需要练习,站位越高,对课堂内容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但进行到第二个问题“做更好的自己”时,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要挖掘的潜能和方法时,却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致。可能是因为到了课程的后半段,精神已疲惫,激情已散去,不过,根本原因是我设计的活动太过枯燥,实难引起同学兴趣。所谓高潮迭起,就没有实现,很是可惜,又犯了虎头蛇尾的毛病。
小结:1.创造真实感人的情境。好的情境是优美的背景音乐,让你陶醉其中,想要一直聆听下去而不可自拔;好的情境是丰厚的画布底色,让你赏心悦目,浸润其中想要不停观赏下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可言喻的美感;好的情境是一个优秀导游的导游词,未见风景却让人遐想连篇,以致于急于要一睹美景的风采,不枉白来一趟;好的情境是肥沃的土地,你虽然费些功夫施底肥,但是一旦种上庄稼就会长得很快。 2.谈话中自然生成结论。在问题设问上不给同学下套,提出一个自然的问题,让同学自然表达意见,教师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思想一定要像一只敏锐的猎手,快速捕捉同学回答的关键信息,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自然归纳概括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