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绒布寺
作者:遇见
晚上九点天还不黑,虽然看不到太阳,但是光线很亮。
雪峰时隐时现,当地云消雾散,有人欢呼:“快看,珠穆朗玛峰.......”
云聚云散之间,世界屋脊制高点,视线里只有雪峰之巅,壮美神俊,雄伟莫测,犹如白色的金字塔,看附近转给人照相的人也拿着金碧辉煌的珠穆朗玛峰,这也就是日照金山了,不过我们这个行程没有看到。
四周荒芜坡、岭、峰,远观突兀清冷,目光所及,没有任何的青绿,雪迹斑斑。近观,山体松散,风吹日晒所致。
当地人高原红,原来的游客少有人吸氧。
夜幕降临前,我们走到与营地一路之隔绒布寺,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千米。
绒布寺在南山坡,站在寺庙门前看营地在山谷中。
这里被誉为世界海边最高的寺,门口一个铁皮邮局,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邮政之路。
绒布寺。
白墙,红黑的顶,建筑成阶梯,进入寺门,拾级而上,这里似乎看不到金字塔状的雪峰。
绒布寺始建于十九世纪末期,相传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位于绒布冰川上,散布莲花生大师的痕迹,庙宇之中有石头和石塔等。其实绒布寺并非一处,修行和普度行为值得敬仰和观赏。
夜幕下的绒布寺,空旷的平心静气。寺庙和四面朝无,对面的山上,插满了五色旗,如同遍野的盛开的花,五颜六色增添了无人区的生机和活力。
嘛尼堆上的经幡和寺庙低沉而神秘的诵经声,是信仰和内心的渴望。
守着这里的人,比来这里的人更伟大。
寺庙路对面,也是营地东南方向一个小村子,似乎看不到住户,但是这里肯定是一个村子,或者是寺庙的一部分,我不了解宗教,也不敢妄加揣测,但我心怀崇敬。
这里是世界屋脊,其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即使没有任何的负重,也相当于负重二十多公斤。
我们只是一个过客,犹如故土童年的我,见到城里人的来客,夸赞农民的勤劳,土地的丰硕之后扬长而去。
我也一样,我和这里只是一面之缘,邂逅的心情除了赞美的之外都看不见。
绒布寺最初的落脚者本来就是一种苦难,他坚持下来,修建了如此壮美的寺庙,并且前赴后继的虔诚,这就变成了一座丰碑,他同样和不远处的珠穆朗玛峰一样伟大。
绒布寺门前,路边菜埂上,一个天眼一样的黑色石头呈现在我眼前,如鸡蛋大小。我从砂石里把它抠出来,擦拭上面的尘土,这是一个天然的天珠。
我拿在手里,擎在眼前,他也看着我,这就是亿万年的邂逅。
夜幕下的绒布寺天光笼罩,俯视着群山,傲视着高原,坚守着寒冷极地,日复一日,年如一年,等待着苍生万物的缘。
前世今生,如同因果轮回,有缘总会相遇。读“二十四史”,这样的记载无数次的重复呈现。
第九节璨若星河下的珠穆朗玛峰
夜来了,天并未完全陷入黑暗。
举目四望,空旷的都进入了梦乡一样。
我们回到帐篷里,已经聚集了其他入住者。主人已经准备好了糌粑、酥油茶、甜茶、酥酪糕、青稞饼、青稞酒,还有各种糖果。
内地的食材,只是做法不同,当然如果愿意买单还有牛奶、烤肉和炒菜等。
这些他们常见的食物,对于第一次进来的客人,都感觉稀奇。
虽然不是第一次吃,但距离上次已经若干年了,口感不错,美味饕鬄。
主人热情,暖和氛围,天各一方,同聚一处,交流着新奇和回忆。
吃饱喝足,依然保持着好奇。
主人说:“白天多云,晚上如果晴天,星空很好。”
妻子问父母:“有没有感觉不舒服,不让你们休息了。”
六十五岁的老人,很健康,他们没有感觉不舒服,和我们一样又到山谷开阔地,这里居住帐篷群一路之隔,相距不过两三百米。
已经晚上十一点了,看不出来是阴天还是晴天,微风习习,气温下降,有些冷,不过加一件衣服的事情。
我特意抬头,看不见清,也看不见四周的山,再看绒布寺的方向,灯光点点,犹如恍惚的星辰。
还没到高程纪念馆,就见来来往往的人,不用问,就有人回答:“现在很清楚,快去看。”
脚下一堆堆,垒起来的大小石块,三五个重叠,密密麻麻。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寓意,总感觉是一种寄托和希望吧。
我也垒了几个,能垒到七八层。一个垒给父亲,我来了,父亲的灵魂也来看看,他生前为了我们不曾离开家乡。
一个垒给弟弟,弟弟和我一起走进军营,比我个子高,比我学历高,琴棋书画都会,二胡拉的很流畅,还会织毛衣,是二炮基地气象站的工程师,转业后病故。
如果他还活着,他也能到这里来,垒起来的石块就是他的家,我小心翼翼的往上叠,我已经把灵魂迁移到这里,感受着世界的高度。曾经我是祈求替他走的,他不愿意,把我留下享受人世间的悲苦。
黑暗里,我的泪珠,落在这堆起来的石头上,我留下来陪伴亲人的灵魂。
也许这些垒起来的每一个石堆,都如我一样。
在高程测量纪念碑留下了纪念的照片,小心翼翼的穿过丛林一样的石堆,山谷的尽头很明显,好像是雪峰的光照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雪峰,很清晰的呈现在面前,那座巨大的金字塔。
抬头,苍穹星辰大海,接连营地的灯光,一切沉静的妙不可言。
珠峰的光,照亮了西方,也影响着东方。此时我身在喜马拉雅,渺小的如同川中的生命,原来是看不见的,近处仔细寻找,满是精灵。
夜凉如水,风清如云。
天地之间,无我,无一物,只有这喜马拉雅,只有这珠穆朗玛,一切都是陪衬。
我仿佛融入了这片土地,除了震撼于他的伟大,我不假思索的赞美,我绞尽脑汁的赞美,没有任何词语能赞美了。
对于生活的向往总是一种正能量,心怀梦想,这一点我崇拜我的父亲,看到他就是积极,无私和奋斗,我年少时就担心父亲会累死,那时我只想摆脱他所热爱的地方和工作,后来才知道,他不是热爱,而是一种挣扎,不为自己,完全为了儿女的挣扎。
父亲还是因为劳累病故了,
我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下,堆积父亲的灵魂,让父亲融入这座丰碑。
璨若星河下的珠穆朗玛峰有种吸引的力量,令勇敢者前赴后继的邂逅相伴,攀登者攀登的是山峰,其实超越的是自己。
地球并未限制人类的想象和自由,是自身的认知和能力,局限于这狭小的自我空间,利欲熏心,制造摩擦和战争。
地球最先生物,包括人类,其实就是最完美的文明,随着欲望的出现打破了一切,又被这群主宰而又自诩高档的生物,硬生生的描述出来一个遥不可及的高档文明。
放弃
大自然鬼斧神工,神秘的造物主,把一切陈列于地球上,散布于宇宙空间,等待着人类的探索和认知。
第十节夜宿大本营